周琼(资深金融从业者)

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记录了他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的行动,对我们面临重大事件应如何应对也不无启示。

1.正面宣传鼓舞美国投资者信心

巴菲特在考虑如何通过自己在全美范围内广受认可的声誉为国家做点事情。股市即将恢复,这一次休市是大萧条之后股市经历的最漫长的一次休市(9·11事件后,9月17日第一次开市)。他同意在2001年9月16日晚和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和杰克·韦尔奇共同参加《60分钟时事杂志》电视节目。杰克·韦尔奇当时刚从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职位退休。在美国人看来,巴菲特是最权威的投资专家和股市专家。星期日晚上的节目中,巴菲特说他不会抛售股票——如果股票持续下跌,他会考虑买进,而且作了这样的解释:他相信美国经济会克服恐怖袭击带来的波澜。那时候,沃伦·巴菲特多年来沉淀的诚实守信的声誉在股市中尽人皆知,人们知道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见,在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组织专家发表言论稳定市场预期是各国通行做法。这并非只为了国家利益,股票投资者若盲目进行恐慌性抛售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带来“次生灾害”。

2.在危机中发现投资机会大胆出手

9月17日,道琼斯指数下跌684点,即7%,创下了单日下跌纪录。股市重新开市遭遇重创后,美联储开始干预,将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重新开市一周后,道琼斯指数跌破14%,创下了单周下跌纪录。然而,投资者的资产下跌幅度不到1987年下跌幅度的一半——1987年下跌1/3。交易开始后,卖方就集中关注保险公司和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人们现在不是在黑暗中摸索,少了许多恐慌,大家都努力对未知的情况做出理智的预测。

1987年股市崩盘及后来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后,美联储曾在7周内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利率削减,通过低息贷款促使市场复苏。现在,为了制止恐慌,美联储又一次把利率调整到历史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作用就是确保银行体系保有流动资金。然而,这一次美联储将连续3年人为地保持低利率。在低息贷款的推动下,恐怖袭击后一个月,股市就完全恢复,市场价值恢复到1.38万亿美元。但是剧变并没有结束,市场依然趋于紧张,部分原因是“9·11”事件之后短短几周美英入侵阿富汗引起的动荡。再后来就是11月份,一家名为安然公司的能源贸易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泡沫中遗留的问题,以及一些在股市泡沫中被掩盖却没有根除的遗留问题开始显露。美国司法部介入后,安然公司因严重的财务欺诈而破产。

安然事件非常极端,但并不是罕见的事件。股市泡沫和高级管理人员大肆洗劫公司引发了一系列的财务欺诈和债券违规案件:世界通信公司、阿德尔菲亚传播公司、泰克国际公司、ImClone生物医药公司都涉及违规。2002年年初,纽约总检察长埃利奥特·斯皮策对华尔街的各大银行进行了一次闪电式的突击检查,这些银行在网络泡沫时代通过片面的股票调查进行高价股票交易。投资者对各大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丧失信心后,股票和债券价值全面下滑。

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最佳机会往往在全局动荡的时候到来,在其他公司没有远见、资源短缺和意志动摇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却独具慧眼、借机行动。“危机中大胆出手,机会无限。”巴菲特如是说。现在他的机会又来了。任何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时候都会力不从心,但是巴菲特多年前就开始期待这样的机会降临到基威特大厦,所以员工们早已蓄势待发。他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买进了大量垃圾债券,进行了一系列“烟蒂”式投资。并购了内衣制造商鲜果布衣公司,制造相框的拉森–尤尔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子公司中美洲能源对处于混乱中的威廉姆斯公司进行投资,而且并购了该公司的克恩河管材业务。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并购了加朗公司、Garanimals童装生产商,还接手了贷纳基公司的北方天然气公司(也是一家一片混乱的能源公司)。几天之内,中美洲能源借给威廉姆斯公司一大笔钱。伯克希尔又并购了放纵大厨公司,该公司通过7万名独立的“厨房顾问”以聚会的形式推销厨具;还并购了农用机械制造商CTB工业公司;并与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联手借款13亿美元给当时岌岌可危的可信能源公司。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是巴菲特的名言。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这一理念。在熊市中大家容易丧失信心,比如,1979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封面标题为《股票的终结》,文章细致入微的刻画了股市的不景气,建议人们投资于货币市场、快餐特许经营权或珍贵的邮票,股市不但人气不旺,而且已经步入了坟墓。巴菲特同一周在《福布斯》撰文指出“未来之事永远没人知道,但是当大家都看好股市的时候再入场价格就高了,那些着眼于长远的投资者一直都需要学着如何与不确定性周旋。”

一般投资者很难做到的原因,一是心理上无法始终做到冷静理智判断,二是受到资金的约束,例如由于杠杆率高、缺乏可用资金,看到机会也无力投资。巴菲特通过保险业务获得长期可用的保险浮存金,几乎不使用杠杆,因此在市场恐慌大跌时,都成为他最好的买入机会。例如安然事件影响投资者对能源公司的信心,他就能以更低的价格去投资能源公司。

3.提前预见恐怖主义风险和拓展恐怖主义险业务

因为一直都在考虑恐怖主义的风险,所以巴菲特对突然发生的一切早有心理准备。早在2001年5月份,他就告诉通用再保险公司和伯克希尔再保险公司在业务方面缩减恐怖主义风险集中的大厦和客户,他的思维同往常一样精明地预见了这次灾难的降临。他确实曾经以世贸中心为例说明一个客户大量集中的大厦可能产生过多风险。20世纪90年代末恐怖主义的威胁不断上演,千禧年之初的恐怖袭击根本没有悬念可言。巴菲特保护伯克希尔再保险公司躲过危险的努力完全是有先见之明的,它可能是保险行业唯一一家对恐怖袭击有所防备的公司。

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保险公司开始评估伯克希尔–哈撒韦遭遇的损失。初步估计,伯克希尔–哈撒韦损失23亿美元,这一数据后来略有上调。迄今为止,这次损失远远高于任何一次地震、飓风、龙卷风或其他自然灾害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其中,17亿美元的损失来自通用再保险公司。

阿吉特·贾殷(再保险业务负责人)在“9·11”事件后很快开始了恐怖主义险的业务拓展,通过对航空公司、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南美炼油产业、北海石油平台和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进行保险,填补了突然出现的保险空白。伯克希尔再保险公司还对奥林匹克的不确定风险(即奥运会被取消,或2012年前美国可能再举办至少两届奥运会)进行保险。公司还对盐湖城举办的冬奥会进行恐怖主义袭击保险,对FIFA世界杯足球锦标赛进行同样的保险。巴菲特此时进行的是“障碍赛跑”。

——风险事件发生前需要有预见性,风险事件发生后会带来新的业务机遇。巴菲特既有预见性,也能抓住新业务机遇。

4.反对取消遗产税

尽管有赚钱的机会,巴菲特还是认为“9·11”事件给他带来的最重要的机遇和赚钱无关,而是他现在有优势也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舞台影响各类事件和各种理念。过去几年中金融领域滋生的傲慢情绪消失后,美国人开始清醒,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末期那样贪婪而盲目地投机。巴菲特认为现在正是他可以提出这一观点的时候:富人非常贪婪,而且财政政策恰好满足了富人的贪婪本性。

他的正义感在布什总统的一项提案推出后被完全激发。该提案指出,新预算的核心计划就是逐步废除存在了几十年的联邦财产税,而联邦财产税是政府占有量最大的一块遗产税。支持这项提案的人把财产税叫作“死亡税”——名字不太吉利——认为死亡不应该成为需要征税的事情。他们声称财产税会挫伤努力工作的企业家的雄心壮志,并讲述了一个知名的家庭在长辈去世后,为了支付财产税卖掉了农场的故事。无疑,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情,但巴菲特指出,少数家庭的不幸完全不及对所有人的影响重要。

专业地讲,财产税不是死亡税,而是赠与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赠与大量金钱都应该交纳赠与税。赠与税妨碍了强盗资本家的利益获取。强盗资本家在19世纪通过赠与和继承遗产控制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形成了一个类似政府的集团——财阀,以财富为基础的统治阶级。然而,财产税的比例完全低于其他赠与税,大量的死后赠与其实是不收税的。巴菲特指出每年大概有230万美国人去世,只有不到5万人——2%的人——需要支付财产税,而财产税的一半是这5万人中的3 000多人支付的——占去世人数的2‰。这些人都是非常富有的一族,买得起湾流IV、新款Maybachs轿车,在法国拥有葡萄园,戴得起像棒棒糖和柠檬酸橙水果糖一般大小的珍珠。

特朗普老爸5.5亿遗产税实交不足一成

至于说那些钱都是人家自己的,为什么不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应该“资助”他人?巴菲特的答案是,他们应该向社会尽绵薄之力,因为是这个社会让他们走向富裕的。如果他们认为完全是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富裕,那么如果他们是出生在马里经受恐慌、食不果腹的家庭,家中有5个孩子,从小在科特迪瓦的可可园做苦工,他们还如何致富和成功?如果取消财产税,必将有其他一些税收来填补由此产生的空白,因为政府需要同样数量的资金才能正常运转。巴菲特认为在联邦预算保持赤字的情况下提出削减财产税,实质就是伪善的最高境界。

——“9·11”是美国本土遭受的第二次重大袭击(第一次是珍珠港事件),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大事件不仅影响经济,更会影响社会心理、观念意识。从个人到企业、政府,都会因为重大事件有新的思考和改变。巴菲特的变化是更加重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正确的事。

希望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的惨痛教训能在未来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的进步。我们每个人也能有更加积极的变化,为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转自公众号“玉鉴琼田”,已获作者授权)

参考书目:

(美)艾丽斯·施罗德著,覃扬眉等译,《滚雪球 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中信出版社,2013年7月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