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樊继拓、李畅、张颖锐)

一、长期视角看牛熊新格局

始于 2021 年 12 月中的调整,到 4 月底,万得全 A 最大回撤幅度已经达到了 29%,相 比历史上的熊市。这一轮熊市有两大特点:(1)股市是从历史中等水平开始回撤的,这类 似 2018 年和 2011-2012 年;(2)有很多 2019-2021 年新的投资者和产品形式第一次经历 熊市。这些特征可能会让这一次熊市更急促,但也会更快结束。

1.1 A 股的熊市有哪些特征?

从估值的变化来看,A 股之前熊市的模式是“快熊→小牛→慢熊”。2000 年至 2006 年 (期间两次熊市、一次震荡市)、2007 年至 2013 年(期间两次熊市,一次小牛市)、2015 年至 2019 年(期间两次熊市,一次小牛市)都是如此。 我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二。1)2000 年、2007 年、2015 年牛市高点的 估值太贵,市场通常先以急跌的形式消化高企的估值。2)2000-2016 年,A 股的估值中枢 是不断下降的。考虑到 A 股估值的剧烈波动,我们计算万得全 A 市净率的五年移动平均 值,该指标的读数已经从 2005 年的 3.5x 下降至不足 2x。不过,2016 年以来,A 股的估 值中枢已经较为稳定。 那么当前 A 股还将面临如 2000 年、2007 年、2015 年般的“快熊”吗?

我们先研究历史情况。为什么往往 A 股首次牛转熊时,估值调整都不能一步到位? 我们认为这与不同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有关。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居民资金通常会在牛市大量流入,但牛转熊后的离场却不会一 步到位。如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在 2014 年、2015 年上半年快速增加,但时隔 三年才重新回升,反映个人投资者修复入市情绪所需的时间较久。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在每一次熊市期都会将仓位降得很低,典型如 2015Q3、 2018Q4 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的仓位都快速降到了 80%以下,而在股市转涨时,公募基金又 会快速加仓。

1.2 哪些因素有望促成 A 股熊市模式的改变?

熊市模式改变,第一要靠投资者结构的改变。 如前所述,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对熊市的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当个人投资者 对 A 股微观资金流的影响占据主导时(可能是个人投资者直接入市,也可能是影响公募基 金负债端情况),A 股就容易出现“快熊→小牛→慢熊”的模式。而当机构投资者对 A 股 微观流动性的影响占据主导时,基本面上的利空因素会被快速定价。 当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A 股机构化程度在 2016 年之后持续提升。2016 年以来,外 资、公募、私募的规模出现相继扩张。截至 2021Q2,保险、社保、外资、基金四类机构投 资者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 16.03%,相较 2015 年底增加了 6.76pct。股市长期的配置力量 在过去五年出现了快速增加。

熊市模式改变,第二要靠估值中枢的变化。

过去 20 年,A 股的估值中枢一直在缓慢下降,市净率五年期均值、市盈率五年期均 值均是如此。尤其是本轮熊市开始之初,万得全 A 的估值就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从估值的 角度来看,预计本轮熊市的下跌空间会低于历史多数情况。

美股也出现持续长时间的估值中枢下降(席勒市盈率), 1920-1942、1968-1981、 2000-2008,期间股市整体中枢也没有大的抬升,但是当估值下降空间逐渐缩窄后,股市 熊市的级别大多也会缩小。

1.3 A 股熊市时间正在减少

对比历史情况来看,A 股的熊市时间在减少,这意味着这一次熊市可能不会持续到 Q4。A 股的 6 次熊市中,除了 2001 年-2003 年、2010 年-2012 年的熊市持续了两年以上之外,其他多数熊市的持续时长是三个季度至一年。美股的 11 次熊市中,除了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于滞涨泥潭)、2000 年-2002 年(互联网泡沫)、2007 年-2009 年(金 融危机)的熊市持续了一年半以上之外,其他熊市的持续时长均在半年左右。 站在当下,如果 A 股的熊市模式、熊市持续时长等规律改变了,我们可能要重新审视 很多大势研判的经验规律,诸如“牛不过三”、“牛短熊长”、“牛市中各板块普涨,熊市中 各板块普跌”等。考虑到投资者结构变化,特别是杠杆资金、绝对收益资金的增多,熊市 初期的减仓力量比 2018 年、2011-2012 年更强,这会加快这一轮调整的进程,缩短调整 的时间。

二、ROE 下降的风险正在全面释放

历史上,ROE 下降初期的时候,A 股非常容易出现熊市,但是随着 ROE 下降进入后期, 股市估值可能已经大部分定价了 ROE 的负面因素,股市往往会提前 ROE 半年甚至更长时 间见底。美股历史上面临周期性 ROE 下降时,很多时候只会出现 1-2 个季度的调整。

2.1 A 股在 ROE 下降期的历史表现

一方面,ROE 下降初期,只有 2014-2015 年是牛市。 2000 年以来,A 股在 ROE 下降的年份,均会出现年度级别的熊市(例外情况仅有 2014- 2015 年)。而且 A 股的下跌一般发生在 ROE 下降的初期。 受益于投资者结构的成熟,A 股的波动幅度在近几年已经大幅下降。不过,考虑到前 述规律在过去 20 年几乎没有例外,一旦 A 股的盈利增速转跌,这依然会动摇大部分 A 股 投资者的持仓信心。

另一方面,股市的企稳领先于 ROE 的企稳。或者说 ROE 在下降后期,A 股就会转涨。 历史上来看,熊市一般会只持续到 ROE 下降最快的时候。例外情况只有一次,2011-2012 年的熊市持续到了 ROE 下降的后期。投资者只需要全面(几乎所有一级行业)认识到 ROE 已经进入年度下行,此时悲观预期达到极端状态,熊市就可能结束。

2.2 美股最近三次 ROE 下降期的表现

考虑到近年来 A 股投资者结构的改变、估值中枢的下沉,我们认为 A 股以往的熊市 表现对当前的启示意义或有减弱。我们同时分析美股在 ROE 下降期的历史表现,以供投资 者们参考。

美股的一个重要行情特征是,即使 ROE 下行,美股大概率仍能维持年度级别的收涨。 1)美股上市公司 ROE 的变化决定股市运行方向,美股在 ROE 下行期更容易出现波动增加、 回撤扩大的情况。2)当美股上市公司 ROE 出现 5pct 以内幅度的调整时,指数的调整幅度通常在 20%到 30%之间,且调整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一年。

2010—2011 年,欧债危机、美国债务上限危机、量化宽松延续。

1)调整期对应的盈利与利率环境。

2010 年至 2011 年,美股出现过两次调整,一次跌幅为 15%,一次跌幅接近 20%。这 两次调整对应的宏观环境是盈利增速小幅放缓、量化宽松的暂缓。 美国经济在 2009 年下半年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进入 2010 年之后经济增速开 始高位放缓。美国实际 GDP 增速在 2010Q3 达到 3.35%,创过去五年来的新高,此后便逐 季走低,至 2011Q3 下探至 0.92%。不过,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欧债危机、美国债务上 限危机依然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

上市公司的盈利韧性偏强。标普 500 EPS 增速在 2010 年 9 月至 2013 年 6 月持续下 降,2011 年 6 月之后降幅放缓。从 EPS 增速的绝对值来看,始终维持在 5%以上,这个水 平实际上是好于历史上多数时间的,显示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并不差。而同期标普 500 指 数的 ROE 在 2009Q4 至 2011Q4 持续修复,即使是 2011Q4 至 2013Q1 出现下降,1.4pct 的 降幅也并不大。

2)美股调整开始与结束的信号。

第一次调整发生于 2010 年 4 月至 2010 年 7 月,期间标普 500 指数最大跌幅达到 15.60%。事后来看,引发这一轮调整的因素有很多,如美国经济增速高位放缓(并非进入 衰退阶段)、量化宽松政策暂缓、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落地、欧债危机发酵、中国经济增速 下行等。而支撑美股在 7 月反弹、8 月后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是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 宽松。

第二次调整发生于 2011 年 4 月至 2011 年 10 月,期间标普 500 指数最大跌幅达到 19.82%。引发这一轮调整的因素有,美国债务危机,标普在 8 月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QE2 在 6 月结束,而通胀的走高又制约了美联储宽货币的操作空间;欧债危机仍在蔓延, 希腊的主权评级被持续下调,西班牙、意大利的主权评级也首次遭遇下调。支撑美股企稳 的利好因素有,9 月美联储开展扭转操作;欧洲央行开启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助力欧债危机的化解。事后来看,2011 年美股的企稳是一个典型的“估值底”行情。2011 年 10 月标普 500 估值下降到了 12.68x,接近 2009 年 3 月时的水平。

2015—2016 年:后危机时代首次加息、油价拖累企业盈利增速。

1)调整期对应的盈利与利率环境。

美股在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2 月出现震荡调整,最大跌幅达到 15.21%。这次调整 对应的宏观环境是盈利增速转负、美联储加息预期。 这段时期,上市公司 ROE 的降幅高于盈利增速的降幅,而盈利增速的降幅又差于经济 增速的降幅。美国 GDP 增速在 2015 年二季度之后开始高位放缓,至 2016Q2 实际 GDP 增 速下降到了 1.37%,但盈利增速却在 2016Q1 下探到负值(-5.88%)。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 并不多见。一般来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时美股的盈利增速大概率同步走低,但只有经济 步入衰退时才会出现上市公司盈利的负增长。这段时期美股盈利的弱势可能与油价的暴 跌有关。

货币政策方面,2015 年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之后首次开启货币正常化的一年。2015 年上半年,美国就业市场数据强劲,市场加息预期不断升温。2015 年 12 月 17 日,美联 储正式开启了加息,并表示 2016 年还将加息 4 次。

2)美股调整开始与结束的信号。

美股的调整滞后于盈利增速的放缓,没有呈现出领先性。美股在 2015 年上半年就开 始上行乏力,市场面临经济上行和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复杂局面。而标普 500 ROE、EPS 增 速在 2014Q3、2015Q1 已先后出现走弱。美股的调整滞后于盈利增速的放缓,可能与宏观 经济和公司盈利的背离有关,事后来看市场更偏向于定价前者。引发美股在 2015 年 8 月 至 2016 年 2 月调整的事件有,811 汇改、A 股大幅调整、国际油价重启下跌、美国经济增 速转弱等。

美股的企稳基本领先于流动性实质性收紧,反映投资者的加息预期非常充分。美股在 2016 年 2 月就开始企稳,股市重回上行通道的积极因素有二。一是,紧缩预期缓解。美 联储在 2016 年 3 月释放鸽派信号,最终全年仅加息一次,较 2015 年底所宣称的 4 次加 息大幅减少。二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和经济增速先后在 2016Q12016Q2 企稳,特朗普在 11 月获选总统后提出大规模减税计划。(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18 年 & 2020 年:美债收益率飙升、疫情冲击与两次大跌。

1)调整期对应的盈利与利率环境。

美股在 2018 年至 2020 年出现了两次超过 20%的调整。其中 2018 年的下跌对应的宏 观环境是盈利增速下行、美联储缓慢缩表;2020 年的下跌对应的宏观环境是盈利增速急 剧下行、美联储大幅释放流动性。 美股这一轮的盈利增速下行发生于 2018 年末至 2020 年末,为期两年,是美股在后 危机时代中时长最长、幅度最大的一次,而且路径上存在一些波折。NBER 将 2020 年 2 月 至 4 月定义为经济衰退期,这是金融危机后的首次衰退。

2018 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推行的 30 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强劲动 力。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正常化进程的加速,2018 年下半年,美国实际 GDP 增速、标普 500 指数 EPS 增速、标普 500 指数 ROE 先后出现了高位放缓,美联储加息进程也在 9 月按下 暂停键,不过缩表还在缓慢推进。进入 2019 年下半年,美联储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操作, 重启降息、提前结束缩表、购买短期国债等,美国经济在 2019 年四季度出现了回升的苗 头。然而,2020 年 3 月的新冠疫情又打破了美国经济原本的复苏路径。当然疫情爆发之 后美联储通过扩表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仅 2020 年二季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就急速扩 张了 50%。

2)调整开始与结束的信号。

第一次下跌发生于 2018 年 9 月至 12 月,期间标普 500 指数的最大跌幅达到 20.06%。 这是美股在 2010 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美股这轮下跌的触发因素有美联储发布鹰 派言论、10 月美债收益率飙升并突破同年 5 月的高点、12 月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引发市 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等。美股企稳的触发因素有美联储在 2019 年初转向鸽派,美债收益 率高位回落。事后来看,美股这一轮调整几乎完全领先于盈利增速的走弱,而流动性预期 的改善、估值低位都为美股的企稳提供了支撑。

第二次下跌发生于 2020 年 2 月至 3 月,期间标普 500 指数的最大跌幅达到 35.41%。 新冠疫情的爆发引起全球股市大动荡,美股在短短 10 天内见证了 4 次熔断,直到美联储 在 3 月 15 日大幅降息并承诺购买债券,美股才逐步企稳。事后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 济的影响固然深远,但美股如此剧烈的下跌与估值高企也不无关系。在经历 2019 年估值 的扩张之后,美股在 2020 年年初的估值又重新回到历史高位,仅略低于 2018 年初的水 平。

三、反转的条件(1):利率重启下降趋势

3.1 历史经验表明,滞胀之后大概率是衰退

从经济短周期的角度来说,只有衰退才能打破滞胀。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1)原油 上涨的初期,宏观总需求往往较好,中下游成本压力不大。但到了原油上涨的末期,宏观 总需求已经开始走弱,这时油价上涨开始对下游成本构成较大冲击,伤害下游需求。(2) 原油价格对通胀的影响较大,会限制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性,甚至带来货币紧缩。

美国最近 3 次滞胀转为衰退的时间点分别是 2008 年 7 月、2011 年 5 月、2018 年 10 月。这三个时间点之后,美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2008 年 7 月之后,股市下跌开 始加速,很快超过了 20%的牛熊分界线,迎来了次贷危机中最惨烈的一段下跌。2011 年和 2018 年临界点过后,美股的慢牛暂缓,随后均出现了 20%幅度的调整。

本轮滞胀的特殊性在于,产能不足是一个无法证伪的长期问题,不过,历史经验表 明,即使我们面临的是商品的超级周期,商品价格也会受到短周期的影响。历史上商品价 格一般有两种上涨。一种是由于重大历史事件带来的史诗级上涨,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中国快速工业化阶段的上涨,持续时间会长达十年。第二种上涨是大格局(经济和货币) 稳定变化情况下的波段上涨,每次上涨时间约两年左右,幅度上会接近区间震荡的高点。 即使是类似于前者的商品超级大周期,商品价格也会因需求下降而短暂调整。

以美股 1965 年至 1980 年的情况为例,此时股市熊市的时间和下跌幅度可能会比预 期的更大。美股在这段时期震荡了 15 年之久,估值中枢大幅下降,且每一次商品上涨的 后半段都会带来一次较大的熊市。 在 1970 年至 1980 年,美国通胀长期维持高位,期间出现过 3 次滞胀期到衰退期的 临界点,分别是 1970 年 5 月、1974 年 6 月、1980 年 11 月。前两次临界点出现之前,股 市均已经出现了较大调整,随着经济由滞涨转入衰退,股市迎来了最后一跌。1980 年 11 月的临界点过后,美股出现了接近 1 年的熊市,直到美股席勒市盈率达到历史最低值,滞胀的影响才结束。 总结来说,商品超级周期只会增加滞胀、衰退出现的频率,并不会破坏经济从滞胀转 为衰退的规律。

3.2 辩证看待衰退的影响,利率下降空间或重新打开

美国经济衰退对 A 股短期是利空,但中期可能重新打开利率下降空间。 国内国债利率曾在 2021 年趋势性下降。但 2022 年 1 月底至今,国债利率受到美联 储加息的影响,暂停下行,转为震荡。 类似的情况在 2018 年也出现过。2018 年中开始,国内已经明确稳增长的政策基调, 但利率环境受到美债利率上行的影响,出现了长时间的震荡。直到 2019 年初,美债利率 开始拐头下行,国内利率才重新开始下台阶,A 股正式开始 2019 年 Q1 的反转,上证综指 在 4 个月内最大涨幅达到 32.7%。这段历史情况表明,利率的压制一旦缓解,股市就会具 备反转条件。

四、反转的条件(2):地产销售企稳回升

2021 年春节后,市场也有过剧烈调整,但随后市场逐渐企稳,由开始的反弹变为反 转。背后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很多板块的业绩大超预期。2019-2020 年虽然半导体行业也涨 了很多,但整体业绩兑现速度是慢于估值抬升速度的,而到了 2021 年,半导体行业销售、 价格改善的速度反而更快。新能源车行业也是类似的情况,在之前较高的销量预期上, 2021 年新能源车的销售继续大超预期。

站在当下,业绩预期改善的期待点关注稳增长的效果,重点关注房地产销售能否企 稳?

1)今年稳增长的政策基调已定,而稳增长的节奏通常是先基建、后地产。

历史上,稳增长政策一旦确立,基建投资都会快速回升,但是一般只靠基建投资回升,是不足以改变经济趋势的,经济回升一般都是伴随着地产投资回升。 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先后进行楼市调控政策的松绑。虽然“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 不会动摇,但在 3 月-4 月疫情冲击经济、全年 5.5%经济增速目标待完成的背景下,年内 地产依然有较大概率进入上行周期的可能。

2)地产销售增速回升,才是稳增长确定有效果的信号。

股市一般都会领先房地产投资,或者说会领先于经济增速的改善。但地产销售增速作 为地产投资的领先指标,对于股市企稳的信号意义很大。 稳增长政策定调后的股市上涨,通常伴随着房地产销售的企稳回升。

五、反转的条件(3):估值低到能吸引配置资金

估值是这一次稳增长对指数影响弱的另一个原因。

1)历史上看,政策底到股市底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为稳增长的初期,企业的 当期利润一般都不太好。稳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已经下滑到了 中段了,此时最大的特点是经济下降逐渐开始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利润。此时二级市场的投 资者往往很难找到业绩还能超预期的行业。

2)但本轮稳增长之后,股市的跌幅确实超过历史多数时期。相比历史上的稳增长, 这一次全 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 PB 更高,当下 PB 为 2.6 倍。而 2008 年底、2014 年中、 2018 年 Q4,A 股整体均跌破 2 倍 PB。这导致前三次稳增长定调之后,指数均有不错的上 涨。

不过,从风险溢价的角度来看,全 A 极限下行风险已经不大了。

从交易层面来看,“市场底”的形成取决于配置型资金入场与趋势型资金离场这两股 力量之间的抗衡。当股票资产的风险溢价触及历史极高值、配置价值足够高,此时配置型 资金的流入有望带动股票资产筑底。 经历过年初以来的剧烈调整,股市的估值已经大幅下降,相比债券的风险溢价指数大 幅回升。风险溢价指数一般有三种算法:(1)PE 倒数-10 年期国债利率;(2)PE 倒数-10 年期 AAA 企业债利率;(3)股息率-10 年期国债利率。 截至 4 月 26 日,如果以 5 年历史平均±2 倍标准差为历史经验的估值上下限,则用 前两种方法计算的全 A 极限下行风险已完全释放,第三种方法测算的极限下行风险还有 7.6%。而上证综指用前两种方法已经达到了估值下限,用第三种方法测算离估值下限还差 7.9%的跌幅。

六、风格探讨:下半年消费成长会有表现

6.1 长期风格:已经偏向价值

2000 年至今成长和价值风格主要经历了五轮大级别的切换,一轮切换时间在 2-3 年 左右。2000 年-2007 年 10 月接近 8 年的时间里,价值风格长期占优。尤其是 2003 年之 后,价值风格的超额收益持续快速扩大。从市场领涨主线的变化来看,从“五朵金花” 到“煤电油运”再到“金融地产”,普遍受益于经济增长和商品价格上涨。而 2008 年之 后,成长和价值基本上每 2-3 年会出现一次风格切换。2007 年 11 月-2010 年,对应 “四万亿”后流动性极度宽松以及智能手机产业周期的爆发,成长风格占优。2011- 2012 年,经济下行市场整体震荡,价值风格占优。2013-2015 年中,移动互联网周期并购重组带来的成长股牛市。2015 年中-2018 年 10 月,龙头策略优势逐渐强化,价值 风格占优。2018 年 11 月-2021 年,降准降息周期开启以及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周期持 续上行,成长风格占优。

大级别的风格切换,往往在 ROE 拐点附近出现。成长和价值风格大级别的风格切 换,可能与 ROE 拐点同步出现,最长提前或者滞后于 ROE 拐点半年。2007 年 11 月市场 风格从价值切换到成长,2008 年 Q2 全部 A 股(非金融两油,下同)ROE 开始下行。 2011 年市场风格从成长切换到价值,2011 年 Q1 全部 A 股 ROE 开始下行。2013 年市场风 格从价值切换到成长,2013 年 Q3 开始全部 A 股 ROE 有短暂回升。2015 年年中市场风格 从成长切换到价值,2015 年 Q3 开始全部 A 股 ROE 在回升 1 个季度后再次快速下行。 2018 年 11 月市场风格从价值切换到成长,2018 年 Q3 全部 A 股 ROE 开始下行。

但是 ROE 拐点并不意味着风格切换一定会发生。2002 年 Q4、2004 年 Q4、2006 年 Q2 是三个全部 A 股 ROE 趋势反转的拐点,但是期间始终是价值风格占优。2009 年 Q3 全 部 A 股 ROE 转为上行,并未改变 2008 年开始成长风格占优的局面。2016 年 Q3 全部 A 股 ROE 转为下行,并未改变 2015 年年中开始价值风格占优的局面。2020 年 Q2 全部 A 股 ROE 转为上行,也未改变 2018 年底开始成长风格占优局面。

6.2 制造业年度景气度或面临见顶

从产能周期来看,2022 年供需紧张的局面可能有所缓解,但是这一次供需关系转弱 可能同时存在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2021 年三季报中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同比 增速出现快速回升,说明持续了 1 年多的资本开支回升已经开始带来产能投放了。但是这 一次产能短缺缓解并不局限于传统能源,对于新能源来说,连续 2 年的利润爆发式增长 后,可能也会由于阶段性产能的释放和宏观总需求的波动,导致供需错配大幅缓解,出现 至少年度的价格或毛利率下降。

从美股的表现来看,科技周期是影响成长风格占优的核心。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上 行期,除了 1980 年代核心资产反弹行情之外,纳斯达克指数相较标普 500 的超额收益大 部分情况下均有显著上行。

A 股以高 PE 指数代指的成长风格表现与半导体销售周期的关系不如美股紧密。虽然 2020-2021 年,在半导体销售上行周期,A 股高 PE 指数显著跑赢市场,但是拉长时间来 看,2002-2004 年、2012 年和 2016-2017 年的半导体销售增速上行期,高 PE 指数并没 有超额收益。这应该与高 PE 指数成份主要集中在 TMT 行业有关,电子行业市值占比一 直不到 10%。

七、配置节奏:上半年绝对价值、下半年适度扩散

7.1 信用底到经济底之间,成长消费会有表现

在经济回升期,成长和价值风格轮动的规律为:(1)从政策底到信用底,成长和价 值板块的 ROE 多数情况下同步下行,低估值的价值风格整体占优。但是如果成长风格的 ROE 保持平稳,在信用底出现前的半年可能有成长风格的反攻(如 2012 年上半年、2015 年上半年)。(2)从信用底到经济底,由于这一阶段流动性环境宽松,成长风格通常占 优。(3)在经济回升期,在 2008 年之前均为价值风格占优,2008 年之后,成长和价值 风格在板块层面的差距逐渐拉大,由于成长风格的盈利增速弹性更大,因此在大部分经 济回升期,均为成长风格占优。

2016-2017 年的特殊性在于,价值和成长的 ROE 之差相较于 2014-2015 年出现底部 拐点。对于成长风格来说,由于并购降温加上成长板块在前期利润快速提升的阶段积累 了较多的产能,ROE 上行速度开始放缓。而价值板块受益于前期的去杠杆以及产能出 清,在经济基本面的回升的阶段 ROE 下行放缓乃至企稳,因此在这一阶段价值风格的表 现要好于成长风格。

7.2 熊市初期周期强,经济弱低估值强,货币宽成长强

历史上熊市中出现反弹时,大部分均为经济下行期。在不同的阶段,周期、成长、 金融和稳定板块均有表现的机会:

(1)熊市初段,周期板块较强:经济刚开始下行,但商品价格仍在最后一段加速 上涨,股市处于熊市初期,在年初会出现一波春季躁动行情,如 2008 年 2 月、2011 年 上半年、2018 年 4-5 月,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周期板块通常会领涨。

(2)经济偏弱,低估值的金融稳定板块较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策底已经出 现。稳增长和利好股市的政策出台,会带来反弹行情,如 2008 年 11-12 月、2011 年 10-11 月,2012 年。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领涨的主线是前期超跌板块的估值修复,建 筑建材、公用事业、金融地产等低估值的板块可能有不错的超额收益。

(3)货币宽松,成长板块表现较强:经济持续下行,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宽松政 策落地以及重要会议前夕投资者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的预期,会带来反弹行情,如 2015 年 9-12 月,2018 年 10-11 月。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成长板块尤其是 TMT 通常会领 涨,由估值修复驱动。

指数大幅调整后,当前股市已经开启反弹,金融地产涨幅居前。去年 12 月以来, 上证指数最高调整幅度达到 18.5%,万得全 A 最大调整幅度达到 21.2%,存在技术性反 弹的可能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对股市盈利存在负面的担心。3 月 16 日金稳 委召开专题会议,是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政策信号,政策底的出现支撑股市从 3 月中旬开 始反弹,级别至少是月度的。反弹中涨幅居前的板块有四类,可重点关注。一是金融地 产、建筑建材等低估值板块,在政策底出现带来的反弹中通常表现较好;二是商品价格 在上半年可能达到高点,短期内煤炭等周期板块表现较好;三是供需格局独立于经济周 期的农林牧渔;四是前期超跌的部分软成长,比如传媒。(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7.3 行业配置分析

7.3.1 软成长:短期技术性反弹,长期也有超配价值

软科技(传媒、计算机)在下一次反弹中有超跌反弹机会,中长期也值得关注。短期 来看,此前压制软科技板块估值的几大因素都有缓解:

第一,国内互联网监管冲击逐渐平缓。随着政策框架的基本建立,监管标准和方向愈发明晰,持续超预期加码的可能比较小,并且已经有放松的信号出现,比如游戏版号时隔 8 个月重启核发。中概股受《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监管冲击的利空基本上已经被超跌消化。

第二,稳增长政策发力的背景下,政策支持为企业打开融资渠道。在注册制持续推 进、再融资松绑等背景下,2021 年已经成为股权融资大年。IPO、再融资均创历史新高。 软科技板块最赖以生存的融资渠道至少不会出问题。

第三,软科技行业能够通过人员、产品的调整,快速产能出清。近期的大厂裁员潮恰 恰是行业内部出清消化利空的表现,战略上已经进入供需格局改善的临界点。

最近一个季度,传媒、计算机板块的跌幅达到 20%以上,PB 估值分位在 2010 年以来 的后 3%。在下一次反弹中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软科技的长期基本面格局较好,比如元 宇宙概念的提出,可以展望的空间很大,中长期也有超配价值。

7.3.2 金融地产:政策底后超额收益能持续半年

金融地产在稳增长初期,从政策底到信用底超额收益明显。稳增长政策虽然不能把 行业基本面完全扭转,但可以排除经济出现失速风险的可能性。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板块 受益于经济预期改善,会有估值修复的动力。在稳增长初期,政策底已经出现,但还没 有传导到信用环境转好和经济的实质回升,基建、房地产、银行等低估值板块能有持续 1 个季度到半年左右的超额收益。2021 年底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 3 月 16 日金稳委专题会议,接连确认政策底已经出现。降准降息周期打开,地产政策转向宽 松。截至 4 月 29 日,银行、非银金融的 PB 估值处在 2010 年至今最低水平,房地产的 PB 估值处在 2010 年至今 2%的分位水平,虽然比年初有所提高,但仍在历史低位。在信 用和经济拐点确认之前,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板块仍将持续产生超额收益。绝对收益的大 小,则取决于房地产销售能否改善。

在稳增长中后期,金融地产则较难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历史经验看,当稳增长进 入中后期,从信用底到经济底,成长板块通常表现较好。而在经济回升期,消费板块会 有不错的超额收益。因此,当稳增长政策传导到信用改善以及经济实际回升之后,金融 地产就很难再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7.3.3 消费:长期基本面增量不足,下一次机会等经济企稳

消费板块季度性反弹已经结束,还没有看到太多长期的基本面增量。消费板块去年 Q3-Q4 出现的反弹,主要是估值和筹码的修复。消费板块长期基本面稳健,短期竞争格局 尚可,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市场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被验证的分歧。从长期来看,消费 的数据并没有完全证明不受地产景气度下行和居民收入下滑的影响。从短期来看,疫情反 复和宏观经济转弱对消费需求端的压制也是存在的。由于基本面增量利好不足,2022 年 初以来,消费板块开始了二次调整。上半年由于是 ROE 下行初期,商品价格上行期,风格 会持续偏低估值的价值板块,消费如果有结构性行情,大概集中在白马股上。

下半年经济企稳后,消费存在整体性机会。当前消费板块的估值已经调整到中等水 平,如果下半年经济预期改善,年度供需格局转好,那么可能会带来新一轮行情。如果下 半年稳增长政策传导到经济企稳回升,对消费需求产生实际的正面影响,届时消费有可能 有不错的反弹机会。

7.3.4 周期:全球经济衰退或阶段性压制需求

商品价格最后一段加速上涨期,周期板块会有不错的表现。年初以来全球商品价格强 势,油价和商品价格仍然坚挺,一方面反映的是长期产能建设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 有两个短期原因,第一,新一轮疫情反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欧美经济基本面仍 然较强。第二,去年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被保供稳价政策干预,但其内在供需本来就应该 涨到 2022 年上半年。历史上,商品价格最后一段加速上涨期,即使市场已经进入熊市初 期,周期板块在技术性反弹中也会有超额收益。

下一阶段全球经济衰退或阶段性压制需求。当前世界经济存在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 第一,欧美通胀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全球需求刺激政策开始退潮,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 第二,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疫情反复带来诸多不确定 性。第三,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在在短时间内对俄罗斯实施从商品、贸易、货币等多方 面的极限制裁,酿成了波及欧洲的经济伤害,并很快向世界范围内扩散。由于全球经济衰 退带来的对于需求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一两个季度。2022 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会见到 一个战术性的高点,随后休整。当前周期板块估值已经达到中等偏上位置,如果需求端转 弱,可能也将进入休整。

7.3.5 硬科技:年度供需格局偏弱

硬科技板块虽然长期基本面格局比较完美,但是一年维度的供需格局偏弱。对于硬 科技板块来说,供给端资本开支增速已经回升到了很高的水平,2022 年存在产能集中释 放的可能性,带来毛利率下行的压力。从需求端来看,虽然长期空间是完美的,但是短期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疫情冲击汽车生产,新能源汽车涨价之势仍在持续,可能会对需 求形成一定的压制。虽然经过了从去年年底的调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的估值 整体仍然是中等偏高的。年度供需格局整体偏弱,再加上市场对盈利存在担心,至少很难 超预期,硬科技板块的高估值仍需消化。只有估值调整到至少历史中等水平之后,可能有 机会表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