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雒雅梅、刘呈祥、张晓辉)

一、业绩回顾:扩表差异是业绩分化主因

1.1 业绩表现:规模驱动,区域性中小行增长势头强劲

1.1.1 业绩增速高位放缓,银行间呈现明显分化

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增速高位放缓,区域性中小行增长势头强劲。从营收端来看,上市银 行整体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5.62%/8.52%,较 2021 年全年增速下行 2.31pct/4.09pct,主要是源于支撑 2021 年业绩增速的低基数效应逐渐消退,疫情反扑拖 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以及让利实体需求下息差持续承压。具体来看,2022Q1 上市银行之 间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扩表积极的中小银行呈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江苏银行、宁波 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江阴银行、常熟银行和张家港行实现 营收增速>10%,归母净利润增速>20%。规模驱动业绩逻辑之下,信贷投放区域和投向领 域为业绩分化主因。从区域来看,江苏、浙江和成都地区 2022 年以来信贷需求维持旺盛,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扰动因素对该地区商业银行制约较小;从行业来看,本轮“宽信 用”是结构性的宽,“稳增长”和“宽信用”的主要发力方向在基建、制造业、普惠小微 和绿色经济领域,在以上领域布局早,具有先发优势和项目资源储备的银行受益较多。

1.1.2 业绩归因:规模拉动,拨备反哺,息差拖累

净利润拆解:规模扩张驱动,拨备反哺利润,息差负向拖累。1)2022Q1 上市银行业绩 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息资产的规模扩张,一季度本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时点,叠 加今年“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银行生息资产维持高速增长,拉动利润增长 17.15%; 2)息差下行依然是业绩的拖累因素,2022 年以来,银行“让利实体”需求增加,资产定 价下行导致息差持续承压拖累利润增长。3)非息表现疲弱,对净利润拉动作用下降,一 方面 2022Q1 疫情影响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动能不足;另一方面近期资本市场波动 较大,银行进行金融投资活动的收益稳定性降低,中收和其他非息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相 较于 2021 年全年分别下降 2.05pct 和 6.01pct。4)拨备正向贡献利润,贡献力度有所下 降,2021 年以来银行不良风险逐渐出清,2020 年大量计提的拨备得以释放反哺利润,伴 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断坐实,拨备释放逐渐完成,2022Q1 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有所收 窄。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和城商行规模驱动更为明显,息差拖累效应农商行>股份行> 城商行>国有行,此外农商行仍处于释放拨备反哺利润阶段,减值损失对利润的正向贡献 力度最大。

1.2 核心营收表现:利息净收入“以量补价”,中收增长前景乐观

1.2.1 利息净收入:以量补价逻辑延续,扩表差异是增速分化主因

全年“以量补价”逻辑延续,关注银行扩表差异。2022Q1 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5.15%,相较于 2021 年全年增速提升 0.47pct,“让利实体经济”大环境下净息差将持续 承压,2022 年全年净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逻辑延续。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净利息收入 同比增速(6.99%)最高,且相较于 2021 年增速提升 1.59pct,主要是源于在政策驱动增 长的经济环境中,大行承担的信贷投放任务更重,总资产增速较高。股份行规模扩张被房 地产和零售业务掣肘,2022Q1 总资产增速(7.60%)为各类型银行最低,量价均弱之下 净利息收入增速自然较低。此外城商行和农商行扩表较为积极,总资产高速扩张支撑净利 息收入增速。预期下阶段伴随地产政策定向宽松,疫后复苏零售业务发力,股份行扩表增 速将得以修复。

1.2.2 贷款占比维持平稳,普惠小微和绿色贷款维持高增

贷款占比维持平稳,国有大行稳健属性凸显。截至 2022Q1 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 农商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分别为 77.32%/65.53%/51.12%/61.11%,其中股份行和城商 行占比微升,上市银行贷款扩张能力基本保持平稳;贷款同比增速上,国有行/股份行/城 商行/农商行分别为 11.81%/7.59%/14.69%/14.38%,除国有行外,增速较 2021 年末均有 小幅下行。原因主要有:(1)2022 年上半年,“稳增长”基调下基建类投资发力,对公贷 款需求大,国有行的资产获取优势凸显;(2)上半年疫情多点扩散拖累居民消费,零售信 贷需求较弱,区域经济受挫,股份行及城农商行遇到一定的“资产荒”。

结构性宽信用成效显著,普惠小微和绿色贷款高增。从贷款的行业投向来看,2021 年全 年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量上,除了国有行实现正增长外,其余三类银行均为负增长,42 家 上市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均为正增长,占全部贷款增量的 24.55%。2021 年 42 家上市银行 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速为 10.84%,与贷款整体增速较为接近,且各类银行间分化较小;绿 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实现 30%以上高增长,远高于贷款整体增速,结构性宽信用成效显 著。2022 年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预期绿色、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政策重点支持 领域信贷维持高扩张,在该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的银行有望持续受益。

1.2.3 资产定价降幅收窄 负债成本下移,净息差有望企稳

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仍在,预期降幅逐渐收窄。2022 年以来,多重因素下我国经济下行 压力抬升,监管层面不断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LPR-5Y 和 LPR-1Y 自年初以来分别下降 10BP 和 20BP,银行资产端定价持续承压。一方面,目 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2022Q1 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企业贷款加权平 均利率分别为 4.65%和 4.36%,较 2021 年末分别下行 11BP 和 0.21BP。同时,根据近 期对国股行上海地区分行的调研,多数银行反馈 5-6 月新发放贷款利率较疫前下降,小微 企业信贷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另一方面,并非所有贷款都为利率 敏感型,利率低位再持续压降资产定价对提振信贷需求的作用有限,预期下阶段资产端定 价降幅将逐渐收窄。此外,上半年为银行对公项目的集中投放期,本轮疫情趋近尾声,下 半年银行零售业务开始发力,资产结构的调整对定价下行压力也可以形成一定对冲,银行 资产端收益率有望企稳。

为银行负债端“减负”成政策重点,核心负债成本下移。2021 年以来,监管层多措并举 着力为银行降本:1)2022 年 4 月的降准为商业银行释放大量长期低成本资金;2)再贷 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频出,央行为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一定比例的低成本资金支持;3) 2021 年 6 月,央行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倍数改为加点,利好中长期定期存款 利率上限下调;4)2022 年 4 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该机制下引导下,4 月下旬国股行率先下调了其 1 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 也相应作出下调。商业银行核心负债成本竞争激烈,近期监管重点引导商业银行压降长期 限、高成本的存款定价,核心存款成本刚性问题有所缓释,4 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 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37%,较前一周下降 10BP。

综合资产端 LPR 降价和负债端一系列降本措施,微幅收窄净息差。由于重定价影响集中在明年上半年,我们以 23H1 为时间节点讨论,观测未来一年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动。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除再贷款影响)的情况下,LPR 调降叠加降准以及存款优化,约拖累未来 一年上市银行息差表现 3.25 BP,拖累净利润 2.39 pct。分机构类型来看,净息差下滑压 力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城商行,部分城商行如江苏、南京、宁波、长沙、重庆、郑 州、苏州、西安影响较小,甚至呈现正向贡献。大行中邮储由于负债端优势巨大,享受较 多负债降本红利,因而影响较小。

1.2.4 财富管理业务韧性仍在,中收增长前景乐观

2022Q1 中收增速不及预期,疫后消费场景修复推动手续费收入回升。2022Q1 上市银行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 3.48%,增速环比 2021 年全年回落 4.82pct。2022 年开年 以来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导致银行代销收入承压,同时疫中消费疲弱也拖累了银行卡手 续费收入,各板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均走低。展望下阶段,伴随核心城市消费场景逐 渐放开,前期疫情冲击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将逐步回升。

财富管理业务根基仍在,对标海外银行,中收占比提升空间广阔。虽然一季度中收增速低 于预期,但能看到财富管理业务韧性仍在,根据披露 AUM 数据的银行来看,一季度上市 银行零售 AUM 和私行 AUM 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南京银行 零售 AUM 分别较 2021 年末增长 5.39%、5.59%和 7.94%,反映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的客户根基依然稳固。对标海外发达国家银行,美国四大行中收占比均在 35%以上,其中 资管全能银行摩根大通中收占比高达 56%,而 2022Q1 我国上市国有行和股份行中收占 比分别为 15.38%/20.73%,远低于美国四大行。伴随各银行加强财富管理团队建设,拓 宽渠道合作,提升投研能力,丰富财富产品条线,转变考核机制(从存款向 AUM 转变), 财富管理业务前景乐观,可有效支撑中收增长。

1.3 不良指标持续优良,托底地产利好银行风险缓释

1.3.1 审慎的资产投放 充足的拨备,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冲击可控

不良指标持续优良,资产投放更为审慎 拨备计提充足,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的冲击 可控。2022 年一季度末,40 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为 1.32%,较上年末再降 2BP。经加回核 销测算,2021 年末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或保持平稳趋势,上市银行加速不 良资产的处置、清收及核销等,不良潜在风险进一步降低。4 月以来的疫情反扑或将对零 售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冲击,2020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出现攀升,但考 虑到本轮疫情覆盖面窄、持续时间短,并且上市银行资产投放更为审慎,新增不良可控, 同时拨备计提更为充足,风险抵御能力大幅增加,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将 处于可控水平内。此外,监管指导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 时遇困的个人房贷消费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债务人的流行性危 机演化为银行的违约风险,降低不良发生率。

1.3.2 地产政策定向宽松,利好银行风险缓释

房地产托底政策不断落地,驱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利好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较多的股份 行风险缓释。当下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变量,2021 年房地产 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多家房企接连出现流动性危机、房企财务风险加剧等等,上市银行受 房地产行业拖累,表内外不良资产大幅增加。股份行对公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普遍较高, 房地产行业风险扰动下,其规模扩张和资产质量均受到较大负面冲击。2022 年开年以来, “稳增长”诉求下地产政策不断宽松,5 月首套房利率下限调整和 LPR-5Y 单边下调,更 是释放重大房企利好信号,房地产销售端有望快速回暖,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利好银行 资产质量改善,尤其是前期受房地产拖累较大的股份行。此外,约半数银行拨备覆盖率超 300%,监管鼓励适当下调拨备覆盖率水平,或为下阶段利润释放提供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3.3 延期还本付息对资产质量影响较小

2022 年 5 月 23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会议提 出“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 付息”。 本轮“延期还本付息”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几何,我们根据下文假设测算得出:上市银行不良率整体提升 2BP-9BP,国有行不良率提升 2BP-9BP,股份行不良提升 2BP-10BP, 城商行不良率提升 2BP-11BP,农商行不良率提升 4BP-20BP。本文假设偏悲观,实际对 上市银行不良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测算值。 假设: (1)假设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均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 (2)2022Q1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为 24.6%,2022 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为 25%。 (3)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 年银行业延期换还本付息贷款为 7.3 万亿元,占普惠小微 贷款比例为 48%。2022 年疫情反复范围较 2020 年大幅缩小,且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为主,预期本轮疫情影响下延期贷款比例远低于 2020 年,设为 20%。 (4)设延期还本付息贷款中实际产生不良的比例为 1%/3%/5%,分别不同比例下对银行 不良率产生的影响。

二、疫后复苏,静待银行股估值修复

2.1 估值低迷,亟待修复

2.1.1 银行股十年复盘:经济预期改善驱动银行股估值修复

银行股十年行情复盘:政策驱动、宏观经济预期改善、银行经营稳健为利好银行股估值修 复的重要因素。银行股作为周期股,其行情演绎与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面宽松密切相关。 2010 年以来,银行股主要出现四次大涨行情,除 2014 年 10 月-2015 年 6 月主要由流动 性驱动及海外资金入市之外,其余三次均是货币政策宽松、宏观经济预期持续改善,银行 股估值修复带来行情,且相较于沪深 300 指数都获得了超额收益。

2.1.2 压制银行股估值抬升的因素正在改善

2020 年以来,银行股估值持续低迷,多家银行股出现破净现象,近期几轮银行股行情只 赚了业绩的钱而没赚估值的钱。从当下时点来看,压制银行股估值抬升的因素正在改善:

(1)资产质量担忧:不良新低,报表干净程度提升。大部分上市行的 PB 不足 0.7 倍, 在各行业中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长期以来投资者认为银行的净利润表现是“虚高”的, 报表中藏匿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因而给予银行股折价,这也是板块估值长期低迷的原因,投 资银行股只赚业绩的钱而不赚估值的钱。2020 年后长期困扰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有了大 幅改善,银行普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做实不良,报表干净程度明显提升。

(2)“让利实体经济”的影响:温和让利,使银行保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当前行业动态 PB 跌至 0.6 倍,接近 5 年来最低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对于银行丧失自主经营权 给予的折价,也就是“让利”的影响。近年监管始终强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尤其是疫情影响下,银行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为缓解实体企业融资压力,资产端定价 受到一定影响。然而影响估值的“让利”,在今年出现明显的边际变化。这种“让利”并 非是单边的,而是多措并举下的温和让利,倾向于使银行保有一定利润空间。

(3)悲观经济预期:“稳增长”加码 疫后复苏,经济预期正在修正。银行股作为周期股, 其业绩表现与宏观经济环境及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宏观经济景气度上升时,商业银行信贷 投放增多,享有资产溢价能力,财富管理业务需求攀升,银行业绩增长动能足。因而乐观 的经济预期催生银行股估值抬升,悲观的经济预期则会对银行股估值形成压制。5 月中下 旬以来,“稳增长”一揽子政策量增面扩,地产政策罕见定向宽松,释放十分强烈的“稳 经济”信号,叠加疫情形势不断好转,悲观经济预期正在修正。

2.2 2020年镜鉴:疫后复苏,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2.2.1 以史为鉴:2020年下半年疫后经济预期改善催生银行股大涨

2020 年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加大了资产处置力度,加大拨备计提,对资产质量形成较 好的预期,为 2021 年利润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伴随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有效管控, 全国陆续复工复产,监管层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居民消费,悲观经济预期逐渐修正,宏观 经济预期指数由 2020 年 6 月的 29.8%上升为 2021 年 3 月的 48.3%,大幅上升 18.5 个百 分点,宏观经济预期持续向好、信贷需求回暖,银行股估值得以修复,2020 年 07 月-2021 年 02 月期间,银行股涨幅为 28.32%。

2.2.2 货币环境:更加宽松,流动性充裕

与 2020 年下半年相比,当前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观察银行间 体系的流动性情况,2022 年 5 月以来,DR001 和 DR007 分别处于 1.4%-1.5%之间/1.5-1.7% 之间,反观 2020 年下半年,DR001 一度攀升至 2.0%以上,DR007 攀升至 2.2%以上, 反映目前银行间流动性相对充裕,同业存单利率虽然一季度上行较快,但近期出现一定回 落,说明银行近期确实不是很缺负债。

2.2.3 信用环境回暖:地产定向宽松 疫后消费复苏 基建前置发力

地产定向宽松 疫后消费复苏 基建前置发力,信用环境已开始回暖。5 月社融增速回升至 10.5%,超出市场预期。2022 年社融增速大幅波动,与今年“强政策驱动性质”的社融 特点密切相关。社融增长依赖信贷 政府债券拉动,而信贷主要靠短期贷款和票据。5 月 新增人民币贷款 1.89 万亿元,同比多增 3920 万亿元,总量超预期;虽然票据冲量现象较 为突出,结构仍待改善,但信贷结构已出现一些积极信号,表现为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 977 亿元,少增现象有所缓解,居民中长贷较上月的负增长 313 亿元已有显著改善。目前 核心城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 月 1 日上海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 车恢复通行,有望逐步抬升市场信心。一方面,疫情影响消退利好消费复苏,叠加地产定 向宽松政策,利好居民信贷需求释放;另一方面,上海及其周边江浙沪等城市中小企业产 业链和运输链得以修复,推动企业经营面改善,信贷需求景气度回升。此外,《扎实稳住 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强调“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 3.45 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据此估计 6 月新增专项 债发行规模在 1 万亿元以上。同时,监管也引导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 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在发债加速 信贷衔接的情况下,6 月社融或可期待更大幅度的改善, 信用环境将逐渐回暖。

2.2 4 疫后复苏 “稳增长”加码,银行估值修复可期

疫情影响消散和“稳增长”政策加码推动经济预期改善,银行股估值低位静待修复。截至 6 月 2 日,银行(申万)板块动态估值 PB 仅 0.54x,处于历史低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已经得到充分反应。预期伴随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居民消费潜力逐渐释放,企业 复产复工有序推进,罕见的地产定向宽松等上述政策表明监管“稳增长”决心,市场信心 有望逐渐修复,悲观宏观经济预期得以扭转,银行股将迎来新一轮估值修复行情。

三、先行资金已加仓,北上资金持股比例上升

22 年 Q1 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银行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 1.1 个百分点至 4%,扭转了 2021 年持仓比例连续下滑的态势,国有行和城商行增仓明显,其持仓占比分别较年初提高 0.33、 0.28 个百分点,区域性银行也开始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方向。此外,北上资金持银 行股占流通 A 股比例较年初上行,截至 2022 年 6 月 15 日,北上资金持股邮储银行/平安 银 行 / 招 商 银 行 / 宁 波 银 行 / 江 苏 银 行 分 别 占 其 流 通 A 股 的 11.07%/9.09%/7.96%/6.17%/4.39%, 相 较 于 2022 年 年 初 , 分 别 增 加 6.08pct/0.08pct/0.63pct/0.43pct/1.15pct。

四、选股策略:短期看扩表,中期看不良,远景看客群

4.1 短期看扩表:关注区域间信贷需求分化

净息差承压大环境下,下半年银行业绩主要靠规模驱动,区域间信贷需求呈现明显分化, 催生银行间个体业绩分化。年初以来的新增信贷偏向长三角、珠三角、成都等区域,4、5 月上海疫情对周边地区信贷造成一定扰动,但疫情退去后面临的恢复诉求也较强,预计下 阶段新增信贷将延续这种区域间的分化,主要业务布局在重点区域的银行信贷投放景气度 或将较高。此外,1)信贷需求旺盛的区域贷款定价层面亦享有一定优势,粗略测算,2022 年一季度江浙地区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幅度小于其他地区,息差下行压力小。2) 信贷需求旺盛的区域银行不缺信贷项目,资产投放选择空间大,往往资产质量也更具优势。

4.2 中期看资产质量:信贷投放风格决定未信用成本

由于商业银行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特征,资产质量为投资者投资银行股时最关心的指标 之一,上市银行 PB 与其不良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银行资产质量表现主要与其资产投 向密切相关,例如,2015 年前后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期间制造业行业贷款占 比较高的银行不良率出现攀升,以平安银行为例,2015 年之前平安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 较高,维持在 20%以上,制造业不良风险大量暴露对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冲击,2015 年后平安银行不良率迅速攀升,2018 年不良率达到最高点 1.75%,相较于 2014 年大幅上 升了 0.73pct。

4.3 远景看抢占客群:关注银行间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差距

息差承压、直接融资占比提升的长期趋势下,银行轻资本转型为大势所趋,长期来看中间 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业绩的重要支撑点,相较于海外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我国银行业 中收占比处于低位,但伴随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投资者教育的不断加强,银行财富管 理业务空间广阔。银行间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程度明显分化,国股行客群基础扎实,零售 AUM 和私行 AUM 大幅领先区域性银行。其中高净值客户价值贡献度高,例如招商银行占 全部零售客户数量 2.12%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贡献了资产管理规模的 82%。

五、投资分析:守稳增长之确定性,求宽信用中高成长

5.1 成都银行:地处川渝蓝海,政金业务护航扩张

川渝战略长短兼备,成都银行优势突出。成渝经济体量不输江浙,近年来战略持续升级, 基建投资带动四川省和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高速增长。四川省为国股行薄弱布局地 带,当地优质城农商行数量少,成都银行深耕本土,在资源配置与决策机制层面具有竞争优势,外部竞争温和,扩张阻力小。 揽储能力一流,高存款占比 低存款平均成本率构筑低成本护城河。成都银行存款占比大 幅领先同业,分析其原因在于:1)深耕政金领域多年,拥有最完备的财政存款账户体系; 2)大量对公授信业务派生活期存款;3)营销型网点布局密集;4)强化公私联动营销工资代发项目。此外,成都银行核心客群粘性高,低息揽储下存款平均成本率低于同业。

政金业务护航高扩张,长期锚定川渝产业升级。成渝新老基建项目加码,融资需求持续释 放,成都银行作为当地政金资产业务的首选银行,川渝基建景气度支撑其中短期信贷放量。 长期来看,成都市发力“5 5 1”现代产业体系,竭力培育经济新动能,成都银行科创金 融产品条线日益完善,有望打造对公业务第二增长极。 “低成本-低风险”良性循环,资产质量可持续性无忧。历经四年成都银行存量风险出清 完毕,优秀的负债成本管控能力为成都银行“低风险”投资策略提供收益保障,审慎的资 产投放自带“风控”,新增不良压力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2 南京银行:小微金融优势凸显,债券投资 承销双轮驱动

南京银行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长期布局小微金融,创新推出投贷联动新模式服务科创 型中小企业,小微金融业务竞争优势凸显。以消费贷和财富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大零售 2.0,债券承销和债券投资表现亮眼夯实“债券之王”地位,业绩高增且资产质量无忧。

深耕江苏,区位优势显著:高净值客户聚集地,经济活跃度高,为南京银行的经营展业提 供优异的外部环境。 长期布局小微金融:江苏省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南京银行把握区域特色,97%以上的综合 性支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部。 创新模式服务科创型中小企业:南京银行科技文化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南京地区市场 份额始终保持在 50%以上。 债券业务基因深远,投资 承销双轮驱动:债券投资占金融投资比例在 60%以上,投资体 量大的同时投资收益率持续高于同业;同时债券承销业务在城商行中排前三,债券承销收 入占中收比例在 20%以上。 业绩表现亮眼。2022Q1 实现营业收入 122.77 亿元,同比增长 20.39%,实现归母净利润 50.15 亿元,同比增长 22.33%。

5.3 江苏银行:小微零售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动能强劲

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江苏银行实现小微 零售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动能强劲,资产质 量持续向优,内源留存 外源补充缓解资本压力,估值底部投资价值凸显。其转债待转股, 释放业绩动力足,业绩持续性可期。 业绩增长动能强劲:2022Q1 实现营业收入 170.33 亿元(同比 11.04%);归母净利润 65.84 亿元(同比 26.00%)。 聚焦高端制造:江苏省制造业优势显著,江苏银行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2021 年响应政 策号召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 小微业务为核心竞争力:江苏银行把握区位优势,深耕小微金融,2021 年小微企业的客 户数和贷款余额位居江苏省第一位。 资产质量无忧,拨备增厚利润空间:2022Q1 不良率为 1.03%,延续六年连降,拨备覆盖 率为 330.07%,延续六年连升,利润释放空间充足。

5.4 招商银行:零售之王地位牢筑,角逐财富管理高地

零售转型先驱,AUM 考核机制下沉淀大量活期存款,负债端成本管控能力强,金融科技 实力雄厚,大财富价值链下中收增长动能强劲,资产质量优于同业,ROE 位居上市银行 第一位,盈利能力持续走强,是不可多得的轻型银行。 搭建零售生态圈,牢筑零售之王地位:招商零售转型早,提出 AUM 考核代替存款考核, 可沉淀大量活期存款降低成本,形成资负两端的有效协同。 轻资本转型成效突出,中收占比一骑绝尘:建设大财富管理价值链,2022Q1 年招商银行 中收占比为 31.19%,大幅领先同业。 私人银行领先同业:分层管理 精细化运营模式下,招商银行占全部零售客户数量 2.12% 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贡献了资产管理规模的 82%。

向“网点 App 场景生态”靠拢。 基本面稳健,盈利能力强:ROE 和 ROA 均远高于同业水平,位居上市银行第一位。风控 能力优秀:负债端成本较低提供资产投放选择空间,招商银行资产投向低风险领域,资产 质量优于同业,且具有可持续性。 房地产贷款占比下行,主动提前暴露与处置相关风险:2022Q1 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 比例较年初下行 0.04pct,不良率上升为 2.57%,主要是拨备计提充分基础上主动提前暴 露与处置风险。 业绩表现:2022Q1 实现营收 919.90 亿元(同比 8.54%),归母净利润 360.22 亿元(同 比 12.52%)。

5.5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成绩斐然,重启对公第二增长曲线徐徐展开

历经五年零售转型成效显著,私人银行业务跻身第一梯队,重启对公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母公司平安集团提供资源赋能,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和关注率回归历史低位。 零售转型成效显著:零售贷款占比居上市银行第一,按揭贷款占比低提供较大的资负结构 优化空间,零售贷款收益率领先同业。 私人银行形成品牌优势:强化私行综合化 专业化 科技化能力建设,私行 AUM 突破万亿, 居股份行第二,仅次于招商银行。

第二增长曲线徐徐展开:重启对公后聚焦综合金融和交易银行两大黄金赛道,对公业务对 业绩贡献度大幅提升。 平安集团资源赋能:背靠零售基因深远的平安集团,集团在高净值客户资源和金融科技层 面可为平安银行深度赋能。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和关注率回归历史低位,2022Q1 不良率仅为 1.02%,与去年 末持平。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可控:2022Q1 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 0.45%,低于对公 贷款不良率 0.28pct。 业绩表现:2021Q1 实现营业收入 462.07 亿元(同比 10.57 %);实现净利润 128.50 亿 元(同比 26.83 %)。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