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会计的旅程中,妖怪接连不断,等级不断提升,战斗难度在加大。之前勤勤组队带领队友一起灭掉了“递延所得税”和“商誉”这两只妖怪,这次下副本需要消灭另一只妖怪:摊余成本 Amortized Cost。

一、妖怪的根本

会计教材对概念的定义是一种偷懒,仅抬出它的计算公式,从来不解释内涵,与“营运资本”和“商誉”类似:

“摊余成本”等于一项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利息摊销;(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准备。

这算哪门子定义?哪怕把它当作经文默念上千遍,我们也无法悟出其中的真谛。

为了彻底理解“摊余成本”,咱们得顺藤摸瓜、追本溯源,线索就从计算公式提到的“金融资产”抓起。

最常见的“金融资产”是债券。

有金融基础知识的队友都清楚债券的几个概念:票面利率、面值、市场利率、实际支付价格、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折价发行是因为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因为债券为一种契约,发行人只按票面利率与面值的乘积支付利息,这比按市场利率计算应该支付的利息要少,为了让债券顺利销售而不让买家感到吃亏,债券实际售价会定得比面值低,以吸引投资者。

例如小旭用800元购买了一张面值1000元的债券。

溢价发行正好反过来,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发行人实际支付的利息高于按市场利率计算应该支付的利息,为了让债券的发行方不吃亏,债券的实际售价会定得比面值高。

例如小旭用1200元购买了一张面值1000元的债券。

金融现值理论告诉人类,无论是折价还是溢价发行,理想状态下,买卖双方都没有占到对方的便宜,最终债券的实际成本随着向到期日推进,和面值最终在到期日会师,如下图:

“摊余成本”这大BOSS的命门要害就在这“实际支付价格”上,更准确地说:(债券每期的)实际成本。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队友们忘记“摊余成本”,忘记“摊余成本”,忘记“摊余成本”,并牢记“实际成本”、“实际成本”、“实际成本”。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方法)。计量属性反映了会计怎么来确定资产负债等要素的记账金额。常见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等。最常用的要属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

会计准则规定了:作为金融资产的债券,持有期得用“历史成本”,也就是“实际成本”登记其金额,而不是面值!

理解了这个接下来研究如何获得每期期末债券实际成本的金额大小。

二、如何打怪

由上图显而易见,这实际成本是在变化的,那怎么计算呢?

会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咱们来举个生活中欠债还钱的栗子:

小旭月初借给勤勤1000块钱,并要求每个月收取10%的利息100元,无到期日。借钱的第一天,小旭按历史成本原则在账本上庄严地记下了1000元,作为自己的债权。这个月结束,勤勤玩直播打赏了很多主播,没钱足额支付这100元的利息,只给了小旭70元。那作为小旭,Ta应如何记录月末最新的债权呢?

1000 100-70=1030

勤勤到了月底欠小旭1030元,这多出来的30是没有支付的利息,形成了新的负债。

上面的计算翻译成会计语言:债权期初实际成本(1)加上应该收取的利息;(2)减掉实际收取的利息,得到债权期末的实际成本。当然如果勤勤当月足额支付了100元,期末小旭的债权还是1000元。

可惜啊可惜,勤勤是个大赖皮、大赖皮!

为了洗清“大赖皮”这一臭名,勤勤第二个月努力创作公号干货,收到了不少打赏,在月末大发慈悲支付了150元给小旭。这时候小旭的债权成本应该是:

1030 100-150=980

小旭笑了,勤勤也笑了,队友们也都笑了!为什么?副本中爆出一个神器装备,如下:

债券的实际成本=债券的期初实际成本 应该收到的利息-实际收取的利息

三、综合运用

副本马上就要通关了,法术冷却,拿上神秘装备,迎战最后一个大BOSS——注会教材上的一道改编例题:

20X0年1月1日,楷楷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购买了面值为1250元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59元,那么持有期的债券记账成本计算如下表:

小编把表头的标题更改了一下,目的是让队友更好地忘记“摊余成本”。

每年末的期末债券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和小旭的债权计算方法一模一样。特别要注意最后一年20X4年如果不归还本金和利息的话,期末的实际成本为1250元,正好等于面值,这和前面提到的折价溢价发行债券的实际成本朝着面值回归相吻合。

如果20X4年债券到期,实际收到的利息59加上归还的本金1250正好使得期末实际成本为0。

小编认为时机成熟,是可以把“摊余成本”再拾起来了。债券的“摊余成本”就是它的“实际成本”,或者进一步说“真实的交易成本”。会计按历史成本法,记录的是这每期变动的“真实的交易成本”。

那为什么实际成本要单独命名为“摊余”二字呢?各位注意到债券的支付价格1000和面值1250是不是相差250,整个实际成本的变动过程是前者向后者回归,那摊余的概念就是把这250差异分别在持有期间进行逐年摊销,让支付价格逐年向面值靠拢。

每年摊销的金额为应收利息和实际收到的利息之差,5年的差异相加后恰好等于总的差异250,如下表所示:

在会计上把这种差异叫做“利息调整”。

四、要点总结

“摊余成本”的实质是一项金融资产的“实际成本”,或者进一步说“真实的交易成本”。会计按历史成本法,记录的是金融资产每期变动的“真实的交易成本”。

每期变动是由应收现金流和实收现金流的差异产生的。回顾前面的“递延所得税”差异的概念,这里的摊余也是一种差异的概念。会计通过恰当的方法,把这种差异在每期进行摊销,也叫“利息调整”。

“摊余成本”广泛应用在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销售和融资租赁等经济业务中。

到此为止,副本已经通关了,勤勤认为各位队友已经彻底了解了“摊余成本”这个概念。但是这还不够,具体实战还会遇到资产减值、提前还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等各种情况。队友们需要自己精进武功。提示一点的是“实际收到的利息”可以推广成“现金流入”去思考。

电子发票存档、电子发票查重、电子发票报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