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复习资料之经济常识三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二、三大产业比较(从略的部分请自己回忆)

三、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用得较多)

1)首先:***; 2)关键是:***; 3)需要建立在增加***的基础上(两个方面) ;4)要积极发展***经营(含义要清楚)。

四、关于乡镇企业

1、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实际上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五、关于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农业内部结构;农村中三大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农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域布局;(注意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六、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2.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

3.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4.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特点,制定实施不同的增收政策,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

5.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力度。

注:新观点——200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作为核心。”

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发展农业、如何解决农村问题,即三农问题分开来讲既有相同的方面,但又不是完全同一的。

七、劳动合同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八、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含义;2、劳动者主要权利;劳动者主要义务: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五课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一、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积累和消费——按最终用途

1、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

2、消费——用于个人消费、公共消费

易错点: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而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属于积累。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积累增加,可以扩大再生产,为增加消费打下基础。而消费的增加又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加积累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2)(3)想想3和4是一样的吗?

三、财政

1、财政的作用(与当今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故请加强记忆和理解)五点。

2、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用之于民”反映了税收所代表的这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归全社会共同占有,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而不等于有偿)。

3、税收的作用(与当前农村税费改革有关,三点,注意与财政作用区别开来)

4、纳税人的含义: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5、我国主要税种:

(1)增值税与营业税:注意:同一个纳税对象不可能同时纳这两种税。

*增值税A作用B税价分离(按销售价征税,购买者应付款=销售价 税)C计税办法(倒扣法,应纳税=销售总额×税率—进项增值税发票含税总额,非增值税发票不在扣税之列)

(2)所得税:应注意其作用

*个人所得税A累进税率B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没有起征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800元应先扣除C最保险的计算方法是画线段法,每一段的税率不同。

四、预算和决算

五、增发国债与降低利率关系

联系:1、都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都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重大举错。2、都是为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重要措施。3、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区别:1、国债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内容;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属于货币政策内容。2、实施部门不同。增发国债由财政部具体实施;调整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实施。3、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增发国债,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性消费,促进生产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存贷款利率,可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六、税与费的关系(与改革联系密切)

共同点:第一,都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二,从性质上看,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性资金,因为二者都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第三,从特征上看,二者的征收都以行政权力为依据,并且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征;第四,从征收的依据看,二者都是以国家行使了社会管理职能为前提。

不同点:第一, 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税收是由国家税务机关(包括海关农税部门)代表国家征收的;费是由其它行政和事业单位征收的。第二,用途不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由国家统一支配,用于社会公共需要;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原则,除少数作为财政收入外,大多数用于本行业本部门业务支出的需要。第三,特点不同,税收具有固定性,是一种规范的分配;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是非规范的分配。第四,征收规模的大下不同。税收征收面广,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费作为财政收入中的其它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一、银行的基本含义、分类

二、我国各类银行的主要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职能

注:(1)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被国家授权发行人民币(即不能简单说他有人民币的发行权)(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人民币发行机关,其总行是发行人民币的唯一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含义、性质、经营目标

3、政策性银行含义、性质、目标、主要政策性银行

(1)性质:是专门从事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属于金融机构——非企业金融机构。

(2)目标: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以盈利为目标。

(3)其他;只货不存,不以盈利为目标,资金由国家划拨,贷款按国家政策发放,业务上由政府的相应部门领导。

三、银行的业务:

1、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

2、结算:(1)两种形式;

(2)转账结算的信用工具:转账支票、汇票、信用卡。(支票适用于同城转帐结算,汇票适用于外埠结算。

3、银行的作用(三点)与储蓄的作用(三点),注意比较、区别。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些作用。

(1)银行是哪三个中心?(2)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四、储蓄的含义、分类和存款储蓄的原则

五、债券

1、债券与股票的比较:相似点:有价、集资、收益;区别:性质、受益、偿还。

2、债券分类(各种债券的信用度、收益率、流通性、代用率);利率的最高限。

六、保险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项目、受益、费用)

2、商业保险的分类(财产、人身)和作用。

七、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关系

八、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差异

注:以上内容由师出教育整理,在安徽教师考编专用教材内容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大家应以教材作为基点,认真备考,夯实知识点,掌握答题技巧,决战2019教师招聘考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