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大的瓜莫过于中国恒大(03333.HK)暴雷,其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堪称前无古人。

而在“宇宙级房企”之中,万科(000002.SZ)由于最早喊出“活下去”而被称为先知先觉;热衷于养猪、造机器人的碧桂园似乎在这场房地产寒流中也一如既往,至少没有给外界有可能暴雷的印象,且进入2022年,碧桂园更是频繁出手斥巨资四处“接盘”,49亿收购蓝光物业,30亿收购苏宁物业,33亿收购花样年物业,99亿收购富力物业,100亿参股万达商管,超过30亿收购中粮物业……

还能收拢同行们的物业资产,碧桂园(02007.HK)到底是否如表现出的那样行有余力?

要知道,恒大的账面负债为1.95万亿,但碧桂园的负债也高达1.74万亿。

债券暴跌

碧桂园半个月2次回购“护盘”

3月14日,碧桂园发布了一则公告,内容为关于“21碧地04”价格波动的澄清公告。

公告显示,碧桂园地产发行的“21碧地04”,因二级市场极少量规模的交易,导致债券价格产生大幅下跌。

碧桂园称,目前,碧桂园地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债券价格短期波动对发行人偿债能力不构成重大影响。

“21碧地04”发行于2021年12月27日,当前余额10亿元,票息6.3%,期限2 2年,将于2025年12月17日到期,2023年12月面临回售。

在碧桂园发表公告的2天前,“21碧地04”遭遇暴跌,跌幅达27.1%,盘中遭临时停牌,最终收盘为72.9元,同时,碧桂园旗下的其它债券也遭遇异常波动。

对于碧桂园债券暴跌的原因,有从业者认为是受地产行业大环境的拖累。

3月17日,碧桂园公告称二位高管斥资2000万以内收购自家债券,3 月 23 日,碧桂园再度公告称,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将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碧桂园地产市场报价较估值偏离较大的公司债券,购买规模不超过人民币 1 亿元。

护盘之意,一目了然。

销售下滑

未实现全年目标

碧桂园的债券暴跌,除了受大环境影响外,有没有反映出外界对碧桂园的信心因素呢?

恐怕,很难说没有。

根据1月5日披露的简报,2021年,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5580亿元,实现权益销售面积6641万平方米,权益销售均价8402元每平。

而2020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为570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6733万平,权益销售均价8476元每平。

权益销售额,权益销售面积,权益销售均价出现下滑。

另外,根据克尔瑞数据,碧桂园2021年的全口径销售金额为7588.2亿元,较2020年的7888.03亿元也出现了3.8%的下滑。

碧桂园2021年的销售目标为8000亿元(全口径),权益销售目标为6277亿元,而根据实际情况,目前其全口径销售目标完成率为94.85%,权益销售目标完成率为88.9%。

负债处于高位

1.74万亿

目前还未出炉年报,但2021年的半年报显示,碧桂园的负债总额超过1.74万亿元,其中有息负债3242.4亿元。

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总资产为20174.63亿元,总负债17397.87亿元,净资产2776.76亿元,资产负债率86.24%。

1.74万亿元的负债是什么概念?

同行业之中,还真确实唯独已经暴雷的恒大能相提并论。而86.24%的负债率虽然是近年新低,但仍是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通过碧桂园近年来的负债率变化可以看出,企业确实在努力降负债,但负债率的每个微小的下降都弥足艰辛。

2019年的中报,这个数据是89.33%;2020年中报,88.03%;2021年中报,86.24%。

作为曾经的“三高”代表,碧桂园虽然不是高周转模式的开创者,但却是将模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企业,其“456”模式曾经被业内普遍模仿,但如今看来,过高的负债率成了巨大的历史遗留难题。

从“三道红线”来看,该新规已经出炉近2年,但碧桂园的这三项数据分别为,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77%,净负债率49.7%,现金短代比2.1,仍属于踩中一条红线的黄档房企。

碧桂园一年内到期的短债仅有868.21亿元,可以说目前压力不大。

但很明显碧桂园的资金链也确实在吃紧,其筹资性现金流净额为一直在流出的状态。

这意味着外部融资环境的困难影响甚大,碧桂园的再融资面临一定的困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