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第一节 收入与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

考点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意义

1.收入与分配管理集中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收入与分配管理是企业再生产的条件以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措施;

3.收入与分配管理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入对等原则。

考点二: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内容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整体内容

(二)收入管理

销售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销量与价格,销售预测分析与销售定价管理构成了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

销售预测分析

定性

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定量

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

销售定价管理

基于成本

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法等

基于市场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边际分析定价法

(三)纳税管理

纳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纳税筹划,即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对企业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事先规划以减少应纳税额或延迟纳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筹资纳税管理

确定相对安全的资本结构,保证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大于债务利息率

投资纳税管理

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主要是对投资地区、行业、组织形式和收益回收方式的策划;直接对内投资和间接投资主要通过利用企业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策划

营运纳税管理

对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管理

利润分配纳税管理

分为所得税纳税管理和股利分配纳税管理两部分

企业重组纳税管理

通过重组、降低企业的各项纳税义务;在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策划以达到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纳税处理条件

(四)分配管理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五年之内用税前利润连续弥补,五年之后用税后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盈余公积转入)弥补

2.提取法定公积金

① 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当年法定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② 法定公积金提取后,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企业用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

【多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中,属于盈余公积金用途的有(ABC )。

A.弥补亏损 B.转增股本 C.扩大经营 D.分配股利

【解析】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经投资者审议后也可以用于转增股本(实收资本)和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盈余公积不得用于以后年度的对外利润分配。所以,选项A、B、C正确。

【单选题】(2018年)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公司净利润分配顺序的是(D )。
A.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B.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
C.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
D.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解析】净利润分配顺序为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然后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最后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第二节收入管理

销售预测分析

定性

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定量

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

销售定价管理

基于成本

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法等

基于市场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边际分析定价法

考点一: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分析的含义

指通过市场调查,以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各种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或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对企业产品在计划期间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作出预计或估量的过程。

(二)方法分类(按照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分类)

销售预测分析

定性

(数据缺乏)

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定量(有数据资料)

趋势预测分析法(销量与时间)、因果预测分析法 (销量与某因素有因果关系)

(三)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1.【营销员判断法】又称意见汇集法,是由企业熟悉市场情况及相关变化信息的营销人员对市场进行预测,再将各种判断意见加以综合分析、整理,并得出预测结论的方法。

【优点】用时短、成本低,比较实用。

2.【专家判断法】是由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特定产品的未来销售量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方法。

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

分别向每位专家征求对本企业产品未来销售情况的个人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再加以综合分析,确定预测值。

专家小组法

运用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

德尔菲法

(函询调查法)

它采用函询的方式,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各专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进行预测,然后由企业把各个专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通过不记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参考别人的意见修正本人原来的判断,如此反复多次,最终确定预测结果。

3.【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其他预测分析方法的补充)是利用产品销售量在不同寿命周期阶段上的变化趋势,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要经过推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注意】推广期增长率不稳定,其历史资料缺乏可以运用定性分析法预测;成长期增长率最大,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成熟期增长率稳定,适用趋势预测分析法;衰退期增长率为负数。

【单选题】(2020年)下列销售预测方法中,属于销售预测定量分析方法的是( B )。

A.营销员判断法 B.趋势预测分析法 C.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D.专家判断法

【解析】销售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性分析法包括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类。

(四)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1.趋势预测分析法

①【算术平均法】即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其算术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Y—预测值;i —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例·计算分析题】某公司2005~2012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表: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销售量(吨)

3 250

3 300

3 150

3 350

3 450

3 500

3 400

3 60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用算术平均法预测公司2013年的销售量。

【答案】公司2013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2013年预测销售量=

②【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权数的选取应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例·计算分析题】沿用上例中的资料,假设2005~2012年各期数据的权数见下表: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销售量(吨)

3 250

3 300

3 150

3 350

3 450

3 500

3 400

3 600

权数

0.04

0.06

0.08

0.12

0.14

0.16

0.18

0.22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用加权平均法预测公司2013年的销售量。

【答案】根据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13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预测销售量(Y)=3 250×0.04+3 300×0.06+…+3 400×0.18+3 600×0.22=3 429(吨)

***③【移动平均法】是指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m数值固定,且m<n/2 )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向后移动计算观测其平均值,以最后一个m期的平均数作为未来第n+1期销售预测值。

修正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提示】修正移动平均法,题目中会给出上期预测值。预测结果为在本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上本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与上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之差。

【例·计算分析题】沿用前边例题中的资料,假定公司预测前期(即2012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 475吨,要求分别用移动平均法和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2013年的销售量(假设样本期为3期)。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销售量(吨)

3 250

3 300

3 150

3 350

3 450

3 500

3 400

3 600

据移动平均法计算: 预测销售量=

②根据修正的移动平均法计算:

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3 500+(3 500-3 475)=3 525(吨)

④【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a及(1-a)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Yn+1=aXn+(1-a)Yn

【提示】平滑指数a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其取值大小决定了前期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本期预测值的影响。在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大的平滑指数;在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指数。

【例题】沿用前面例题的资料,2012年实际销售量为3 600吨,假设原预测销售量为3 475吨,平滑指数a=0.5。要求: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13年的销售量。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销售量(吨)

3 250

3 300

3 150

3 350

3 450

3 500

3 400

3 600

【答案】根据指数平滑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13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预测销售量(Yn+1)=aXn+(1-a)Yn =0.5×3 600+(1-0.5)×3 475=3 537.5(吨)

算术平均法

适用于每期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加权平均法

考虑了不同时期的权数,现实中用得较多;

移动平均法

销售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指数平滑法

该方法运用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但在平滑指数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

【回归直线法】求出a、b的值后,带入y=a+bx,结合自变量x的取值,即可求得预测对象y的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

考点二:销售定价管理

(一)销售定价管理的含义

销售定价管理是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产品定价方法,为销售的产品制定最为恰当的售价,并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价格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二)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因素

对价格的影响

政策法规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一定要很好地了解本国及所在国有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价值因素

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价格的高低,而价值量的大小又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相对地降低产品价格。

成本因素

成本是影响定价的基本因素。短期内的产品价格有可能会低于其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产品价格应等于总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

市场供求因素

市场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变动具有重大影响。供应大于需求,价格下降;而供应小于需求,价格上升。

竞争因素

竞争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也越大。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几乎没有定价的主动权;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竞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生产的难易和供求形势。

(三)企业的定价目标

1.实现利润最大化;

2.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3.稳定价格;

4.应付和避免竞争;

5.树立企业形象及产品品牌。

(四)产品定价方法

定价方法:以成本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只关注企业成本状况而不考虑市场需求状况。

消费税就是

①【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优点

保证全部生产耗费得到补偿。

缺点

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间接费用难以准确分摊,从而会导致定价不准确。

【例·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为100元,计划销售10 000件,计划期的期间费用总额为900 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的单位甲产品的价格应为:

单位甲产品价格=(100+900 000 / 10 000)×(1+20%)/(1-5%)=240(元)

②【保本点定价法】指按照刚好能够保本的原理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固定+变动)+单位利润

单位产品价格=

【提示】确定的是最低销售价格

【例题】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10 000件,应负担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5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根据上述资料,运用保本点定价法测算的单位乙产品的价格应为:

③【目标利润法】是根据预期目标利润和产品销售量、产品成本、适用税率等因素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

价格×(1-税率)=单位完全成本(固定+变动)+单位利润

【例题】某企业生产丙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10 000件,目标利润总额为240 0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520 000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根据上述资料,运用目标利润法测算的单位丙产品的价格应为:

【单选题】(2019)某公司生产并销售单一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本期计划销量80 000件,公司产销平衡,完全成本总额为360 000元,公司将目标利润定为400 000元,则单位产品价格为(C)元。
A.5 B.9.5 C.10 D.4.5

【解析】单位产品价格=(360 000+400 000)/[80 000×(1-5%)]=10(元)

【单选题】(2020年)某企业生产M产品,计划销售量为20 000件,目标利润总额为400 0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600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使用目标利润法测算的M产品的单价为( D )元。

A.20 B.30 C.10 D.50

【解析】M产品的单价=(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销售量=(400 000+600 000)/20 000=50(元)

【单选题】(2021年)某公司生产 A 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 1 000 件,完全成本总额为 19 000 元,目标利润总额为95 000 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 5%。利用目标利润法确定的 A 产品单价为( D )元。

A.72.2 B.80 C.108.3 D.120

【解析】单价×1 000-单价×1 000×5%-19 000=95 000,单价=(完全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销售量×(1-消费税税率)]=(95 000+19 000)/[1 000×(1-5%)]=120(元)。

④【变动成本定价法】是指企业在生产能力有 剩余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应分担的 成本。这些增加的产品可以不负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只负担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完全变动成本,包 括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期间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1-税率)=单位完全成本(固定+变动)+单位利润

*【例题】某企业生产丁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2 000件,计划生产10 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19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费用总额为950 000 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0%。假定本年度接到一额外订单,订购1 000件丁产品,单价300元。请问:该企业计划内产品单位价格是多少?是否应该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答案】根据上述资料,企业计划内生产的产品价格为:

追加生产1 000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90元,则:因为额外订单单价高于其按变动成本计算的价格,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最优价格应是企业取得最大销售收入或利润时的价格。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可以契合这一要求,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和边际分析定价法等。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时,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其中a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倒数。

【例题】某企业生产销售戊产品,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实际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如下表所示。若企业在第四季度要完成4 000件的销售任务,那么销售价格应为多少?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销售价格(元)

750

800

780

销售数量(件)

3 859

3 378

3 558

【答案】根据上述资料,戊产品的销售价格的计算过程为:

②【边际分析定价法】是指基于微分极值原理,通过分析不同价格与销售量组合下的产品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价决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结论】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销售价格。

(五)价格运用策略

1.折让定价策略

策略

说明

分类

折让定价策略

在一定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刺激购买者,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

(1)现金折扣 (4)团购折扣

(2)数量折扣 (5)预购折扣

(3)季节折扣

2.心理定价策略

策略

分类

说明

心理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

按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消费者中的信任程度来制定产品价格。一般地,声望越高,价格越高,这就是产品的“名牌效应”。

尾数定价

价格的尾数取接近整数的小数(如199.9元)或带有一定谐音的数(158元)等,一般只适用于价值较小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定价。

心理定价策略

双位定价

在向市场以挂牌价格销售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价。

高位定价

根据消费者“价高质优”的心理特点,实行高标价促销的方法。但高位定价必须是优质产品,不能弄虚作假。

3.组合定价策略

策略

分类

说明

组合定价策略

有互补关系的相关产品

降低部分产品价格而提高互补产品价格

有配套关系的相关产品

对组合购买进行优惠

4.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策略

寿命周期

说明

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推广期

低价促销

成长期

中等价格策略

成熟期

可以采用高价促销,但必须考虑竞争者的情况,以保持现有市场销售量

衰退期

降价促销或维持现价并辅之以折扣等其他手段

第三节 纳税管理

(一)纳税管理
企业纳税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

纳税管理的目标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合理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纳税主体的投资、筹资、营运及分配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事先安排,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筹划的外在表现是降低税负和延期纳税。

(三)纳税筹划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首要原则)

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系统性原则

(整体性/综合性原则)

选择纳税方案的时候,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

先行性原则

筹划策略的实施通常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

经济性/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相关的决策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净收益最大的方案。

(四)纳税筹划的方法(减少应纳税额和递延纳税)

减少应纳税额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扣除、税率差异、分劈技术、税收抵免;

转让定价筹划法;

递延纳税

使应纳税额的现值减小;采取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多选题】下列有关纳税筹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

A.筹划者要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

B.纳税筹划要求企业必须从整体角度考虑纳税负担,在选择纳税方案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

C.降低税负是纳税筹划的唯一目的

D.要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活动等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

【解析】纳税筹划的目的有两方面:降低税负和延期纳税,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二:企业筹资纳税管理

(一)内部筹资纳税管理

无需花费筹资费用,与外部股权筹资相比,其资本成本更低;与债务筹资相比,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税收角度来看,内部筹资让股东避免双重税负,自由选择资本收益的纳税时间,享受递延纳税带来的收益。

(二)外部筹资纳税管理

1.进行债务筹资纳税筹划,需要权衡利息的节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

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2.使用债务筹资进行筹划的前提: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债务利息率

考点三:企业投资纳税管理

(一)直接投资纳税管理

1.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

直接对外投资包括企业联营、合营和设立子公司等。

纳税人可以在①投资组织形式、 ②投资行业、 ③投资地区和④投资收益取得方式的选择上进行筹划。

(1)投资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企业形式

公司制企业

双重课税

合伙企业

只缴个人所得税

公司形式

子公司

独立申报所得税

分公司

总公司汇总计算缴纳所得税

【提示】关键在于确定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计划2016年在A地设立销售代表处。由于竞争对手众多,在未来3年内,A销售代表处可能处于持续亏损状态,预计第一年亏损300万元,同年总部将盈利500万元。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并分析甲公司是设立分公司还是设立子公司对企业发展更有利。

(1)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A销售代表处

2016年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500×25%=125(万元)

A销售代表处当年亏损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其亏损额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

(2)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A销售代表处

2016年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500-300)×25%=50(万元)

【结论】如果将A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则其亏损在发生当年就可以由公司总部弥补,与设立为子公司相比较,甲公司获得了提前弥补亏损的税收利益。

如果将A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子公司,则其经营初期的亏损只能由以后年度的盈余弥补。并且,由于预计在未来3年内,A销售代表处可能都会面临亏损,如果将其设立为子公司,A销售代表处面临着不能完全弥补亏损的风险,可能会失去亏损弥补的抵税收益。因此,将A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对甲公司更为有利。

(2)投资行业的纳税筹划

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尽可能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行业:

①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②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70%

(3)投资地区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选择注册地点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设在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投资收益取得方式的纳税管理

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企业的免税收入,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企业卖出股份所取得的投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结论】使被投资企业进行现金股利分配,减少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收益的所得税负担。

2.直接对内投资纳税管理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二)间接投资纳税管理(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我国税法规定,我国 国债利息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当可供选择债券的 回报率较低时,应该将其税后投资收益与国债的收 益相比,再作决策。

【单选题】已知当前的国债利率为3%,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出于追求最大税后收益的考虑,该公司决定购买一种金融债券。该金融债券的利率至少应为(D )。

A.2.65% B.3% C.3.75% D.4%

【解析】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购买的金融债券收益要想不小于国债的收益,其利率至少为3%/(1-25%)=4%,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四:企业营运纳税管理

(一)采购的纳税管理

1.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1)基本原理:一般纳税人以不含税的增值额为计税基础,小规模纳税人以不含税销售额为计税基础。增值率高的企业,适宜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反之,适宜作为一般纳税人。

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不含税销售额

(2)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设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令两类纳税人税负相同,有: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13%=不含税销售额×1%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不含税销售额=1%/13%=7.69%

【结论】若增值率<7.69%,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反之,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较为有利。

2.采购对象的纳税筹划

一般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的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的货物,增值税不能抵扣(由税务机关代开的除外),但价格上会有优惠。

【例·计算分析题】甲企业生产并销售 M 产品,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 13%。现有 A、B、C三家公司可以为其提供生产所需原材料,其中 A 为一般纳税人,且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B 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委托税务机关开具增值税税率为 1%的发票;C 为个体工商户,目前只能出具普通发票。

A、B、C 三家公司提供的原材料质量无差别,所提供的每单位原材料的含税价格分别为 135.6 元、124.23 元和 118.5 元。M 产品的单位含税售价为 169.5 元,对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不影响公司的期间费用。已知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甲企业应该选择哪家企业作为原材料供应商?

M 产品的不含税单价=169.5/(1+13%)=150(元)

每单位 M 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50×13%=19.5(元)

(1)从 A 公司(一般纳税人)处购货

单位(不含税)成本=135.6/(1+13%)=120(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20×13%=15.6(元)

应纳增值税=19.5-15.6=3.9(元)

税金及附加=3.9×(7%+3%)=0.39(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50-120-0.39)×(1-25%)=22.21(元)

(2)从 B 公司(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

单位(不含税)成本=124.23/(1+1%)=123(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23×1%=1.23(元)

应纳增值税=19.5-1.23=18.27(元)

税金及附加=18.27×(7%+3%)=1.827(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50-123-1.827)×(1-25%)=18.88(元)

(3)从 C 公司(个体工商户)处购货

单位(不含税)成本=118.5(元)

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0(元)

应纳增值税=19.5(元)

税金及附加=19.5×(7%+3%)=1.95(元)

单位产品税后利润=(150-118.5-1.95)×(1-25%)=22.16(元)

由上可知,在 A 公司(一般纳税人)处购买原材料所获利润最大,所以应该选择 A 公司作为原材料供应商。

3.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结算方式包括赊购、现金、预付等。

赊购

不仅可以获得推迟付款的好处,还可以在赊购当期抵扣进项税额;

预付

不仅要提前支付货款,在付款的当期如果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被抵扣。

【注意1】在三种购货方式的价格无明显差异时,尽可能选择赊购方式。

【注意2】在三种购货方式的价格有差异的情况 下,需要综合考虑货物价格、付款时间和进项税额抵扣时间。

4.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根据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的规定,对于取得防伪 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认证抵扣的 企业,在取得发票后应该尽快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

购进的多用途物资应先进行认证再抵扣,待转为非应税项目时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以防止非应税项目物资转为应税项目时由于超过认证时间而不能抵扣其进项税额。

(二)生产的纳税管理

1.存货计价的纳税筹划(延迟纳税)

(1)税法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的成本计价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2)纳税筹划基本思路: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通过改变销售成本,继而改变所得税纳税义务在时间上的分布来影响企业价值。

长期盈利

选择使本期存货成本最大化的存货计价方法。

预计将亏损或已经亏损

使亏损尚未得到完全弥补的年度的成本费用降低,尽量使成本费用延迟到以后能够完全得到抵补的时期,以保证成本费用的抵税效果最大化。

处于所得税减税或免税期间

选择使减免税期间内存货成本最小化的计价方法,尽量将存货成本转移到非税收优惠期间。

处于非税收优惠期间

选择使存货成本最大化的计价方法,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延迟纳税。

2.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延迟纳税)

【筹划内容】

固定资产

计价

新增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尽可能低,如易损件、小配件单独开票作为低值易耗品入账,领用时一次或分次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折旧

折旧年限

处于税收优惠或亏损期间,较高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有助于其抵税效果最大化。

折旧方法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直线法折旧和加速折旧法会对折旧的抵税收益造成不同影响。

【筹划思路】

盈利企业

新增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尽可能低,尽可能在当期扣除相关费用,尽量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法。

亏损企业和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

合理预计企业的税收优惠期间或弥补亏损所需年限,采用适当的折旧安排,尽量在税收优惠期间和亏损期间少提折旧,以达到抵税收益最大化。

【例·计算分析题】B公司为一家医药制造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于2015年12月31日购进一台机器并立即投入使用,价格为200 000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为5%。该机器常年处于强腐蚀状态,根据税法的规定,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根据上述条件,分别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及折旧所带来的抵税收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假设每年年末B公司都有足够多的征税收入来抵扣各扣除项目,分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和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中哪一种对企业更为有利。B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直线法:每年折旧额:200 000×(1-5%)/ 5=38 0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其折旧率为1/5×2=40%

第一年折旧:200 000×40%=80 000(元)

第二年折旧:(200 000-80 000)×40%=48 000(元)

第三年折旧:(200 000-80 000-48 000)×40%=28 800(元)

第四、五年:(200 000-80 000-48 000-28 800-200 000 ×5%)/ 2=16 600(元)

【年数总和法】其折旧基数为:200 000×(1-5%)=190 000(元)

五年的年数总和为5+4+3+2+1=15(年);1~5年的折旧率分别为:5/15;4/15;3/15;2/15;1/15。

各年折旧用折旧基数乘以折旧率得到。

缩短折旧年限为3年:

直线法每年折旧额:200 000×(1-5%)/3=63 333(元)

年数

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缩短年限折旧

1

38 000

80 000

63 333

63 333

2

38 000

48 000

50 667

63 333

3

38 000

28 800

38 000

63 334

4

38 000

16 600

25 333

0

5

38 000

16 600

12 667

0

合计

190 000

190 000

190 000

190 000

各年折旧抵税收益=各年折旧额×所得税税率(25%)

各年折旧额所带来的抵税收益

年数

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缩短年限折旧

1

9 500

20 000

15 833

15 833

2

9 500

12 000

12 667

15 833

3

9 500

7 200

9 500

15 834

4

9 500

4 150

6 333

0

5

9 500

4 150

3 167

0

合计

47 500

47 500

47 500

47 500

【结论】可见,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不会对未来5年的利润总额产生影响,但是会影响应纳税额在时间上的分布,因此,要考虑折旧抵税对公司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

要求:

(1)根据上述条件,分别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及折旧所带来的抵税收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假设每年年末B公司都有足够多的征税收入来抵扣各扣除项目,分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和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中哪一种对企业更为有利。B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年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

缩短折旧年限

抵税差额

折现系数

现值

1

20 000

15 833

4 167

0.9091

3 788

2

12 000

15 833

-3 833

0.8264

-3 168

3

7 200

15 834

-8 634

0.7513

-6 487

4

4 150

0

4 150

0.683

2 835

5

4 150

0

4 150

0.6209

2 577

合计

47 500

47 500

-455

可见,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与缩短折旧年限法中,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残值都一样,唯一区别在于折旧的时间分布,进而影响到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时间分布。由于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比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获得更多的净现值,从而企业价值更大,因此,企业应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

3.期间费用的纳税筹划

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结论】应严格规划招待费的支出时间,金额巨大的招待费争取在两个或多个会计年度分别支出,以使扣除金额最多。

例:一次支付业务招待费

发生数,收入总额

税法扣除标准

税法扣除额

业务招待费

100

60

50

收入

10 000

50

例:两次支付业务招待费

发生数,收入总额

税法扣除标准

税法扣除额

业务招待费(第一年)

50

30

30 30=60

业务招待费(第二年)

50

30

收入(第一年)

10 000

50

收入(第一年)

10 000

50

(三)销售的纳税管理(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主要环节)

1.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以合同约定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委托代销商品方式下,委托方在收到销货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产生纳税义务。

【结论】在不能及时收到货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等收到代销清单或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到来时再开具发票,承担纳税义务。

2.促销方式的纳税筹划

销售折扣

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不能减少增值税纳税义务。

折扣销售

给予消费者购货价格上的优惠,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可以以销售额扣除折扣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金额,减少企业的销项税额。

实物折扣

实物款额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且还需按“赠送他人”计征增值税。 所得税按实际收入

以旧换新

按新货物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收购价格。

【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拟拿出10 000件甲商品进行促销活动,现有两种促销方案:方案一是八折销售,且销售额和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方案二是买4件甲商品送1件甲商品 (增值税发票上只列明4件甲商品的销售金额)。根据以往经验,无论采用哪种促销方式,甲产品都会很快被抢购一空。

要求:计算两种销售方式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并判断A公司应该采取哪种促销方式?(A公司采用现金购货和现金销售的方式,甲产品的不含税售价为每件10元,不含税的进价为每件5元。增值税税率为13%,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答案】方案一:八折销售

应纳增值税=10×80%×10 000×13%-5×10 000×13%=3 9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80%×10 000-5×10 000=30 000(元)
应交所得税=30 000×25%=7 500(元)
净现金流量=10×80%×10 000×(1+13%)-5× 10 000×(1+13%)-3 900-7 500=22 500(元)

方案二:买四送一方式销售,即销售甲商品8 000件,赠送甲商品2 000件。

如果销货者将自产、委托加工和购买的货物用于实物折扣的,且未在发票金额中注明,应按“视同销售货物”中的“赠送他人”计征增值税,即2 000件赠品也应按售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时,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故不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应纳增值税=10×(8 000+2 000)×13%-5×10 000× 13%=6 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8 000-5×10 000=30 000(元)
应交所得税=30 000×25%=7 500(元)
净现金流量=10×8 000×(1+13%)-5× 10 000×(1+13%)-6 500-7 500=19 900 (元)

两种方案下净现金流量差额=22 500-19 900=2 600(元)

即选择方案(一)

考点五:企业利润分配纳税管理

(一)所得税的纳税管理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为负值),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结论】发生亏损后,应增加收入或减少可抵扣项目,使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多,以尽快弥补亏损,获得抵税收益。

(二)股利分配的纳税管理

1.基于自然人股东的纳税筹划

股息红利收益

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资本利得收益

即股票转让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投资个人在股票交易时需承担成交金额1‰的印花税。

2.基于法人(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公司制企业)股东的纳税筹划

股息红利收益

投资企业(无论是否为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等权益性收益所得只要符合相关规定都可享受免税收入待遇;

资本利得收益

投资企业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取得的投资收益需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公司进行股利分配可以帮助法人股东减少纳税负担。

考点六:企业重组纳税管理(非考点)

考点六:企业重组纳税管理(非重要考点)

(一)企业合并的纳税筹划

1.税法意义上的企业合并含义

会计上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而税法意义上的企业合并只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里主要是税法意义上的企业合并。

2.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

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

企业整体的税务负担较小

亏损的企业

对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进行弥补,获得抵税收益

上下游企业或关联企业

流通环节的减少,减少流转税纳税义务

【提示】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二)企业分立的纳税筹划

1.分立方式的选择

新设分立

把一个企业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企业,单个新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大大减少,使之适用小型微利企业,可以按照更低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使某些新设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所适用的税率相对较低。

存续分立

① 将企业某个特定部门分立出去,获得流转税的税收利益(主要是消费税)。

②将销售部门分立为一个子公司,还可以增加产品在企业集团内部的销售环节,从而扩大母公司的销售收入,增加可以在税前列支的费用数额。

第四节 分配管理

考点一: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

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股利往往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些信息,股利发放的多寡、是否稳定、是否增长等,往往是大多数投资者推测公司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优劣的依据。因此,股利政策关系到公司在市场上、在投资者中间的形象,成功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一)股利分配理论

1.股利无关理论(MM理论)

(1)假设条件

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理论之上,包括如下假设:

①市场具有强式效率;

②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

③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

④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影响投资决策);

⑤股东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增值之间并无偏好。

(2)基本观点

在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投资者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

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所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2.股利相关理论

“手中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结论】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股票的价格会随之上升,公司价值将得到提高。

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结论】一般来讲,预期未来获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获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所得税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以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益比股利收益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外部融资成本。

【结论】理想的股利政策应当使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

【单选题】(2011年)股利的支付可减少管理层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管理层的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这种观点体现的股利理论是(D)。

A.股利无关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手中鸟”理论 D.代理理论

【解析】代理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首先,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管理者的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所以选项D正确),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较多的现金股利发放,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公司将接受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更严格的监督,这样便能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代理成本。

【多选题】(2020年)下列关于股利政策的说法中,符合代理理论观点的有( BD )。

A.股利政策应当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 B.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约束机制

C.理想的股利政策应当是发放尽可能高的现金股利 D.高股利政策有利于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

【解析】代理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增加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使两种成本之和最小,所以选项BD正确,选项C错误。选项A是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

【多选题】(2020年)下列股利分配理论中,认为股利政策会影响公司的价值的有( ABCD )。

A.代理理论 B.“手中鸟”理论 C.信号传递理论 D.所得税差异理论

【解析】股利相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差异理论、“手中鸟”理论、代理理论是股利相关论的几种重要观点,所以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

【单选题】(2021年)有观点认为,投资者一般是风险厌恶型的,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不愿将收益留在公司而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因此,支付较高股利有助于提高股价和公司价值。这种观点被称为( A )。

A.“手中鸟”理论 B.所得税差异理论 C.代理理论 D.信号传递理论

【解析】“手中鸟”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本政策的观点】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由目标资本结构决定的资本预算中权益资本的数额),如果还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派发股利。

【理论依据】股利无关论

优点

留存收益优先保证再投资的需要,有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缺点

股利发放额会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公司初创阶段。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公司2012年税后净利润为1 000万元,2013年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1 2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假设公司当年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1 000万股,那么,每股股利为多少?

所需权益资金=1 200×60%=720(万元)

可以发放的股利=1 000-720=280(万元)

每股股利=280/1 000=0.28(元/股)

【判断题】(2021)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2020年净利润为2 000万元,预计2021年投资需求为1 000万元。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2020年可发放的现金股利为1 400万元。( √ )

【解析】2021年投资需求中的权益资金数额=1 000×60%=600(万元),2020年可发放的现金股利=2 000-600=1 400(万元)。

【单选题】(2021)某公司目标资本结构要求权益资本占 55%,2020 年的净利润为 2 500 万元,预计 2021 年投资所需资金为 3 000 万元。按照剩余股利政策,2020 年可发放的现金股利为( A )万元。

A.850 B.1 150 C.1 375 D.1 125

【解析】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额为 3 000×55%=1 650(万元),2020 年可发放的现金股利为 2 500-1 650=850(万元)。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本政策的观点】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公司只有在确信未来盈余不会发生逆转时才会宣布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理论依据】股利相关论

优点

① 稳定的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

② 稳定的股利额有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

③该政策考虑到股票市场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股东的心理状态和其他要求),为了将股利或股利增长率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降低股利或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

缺点

①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状况恶化。

②在企业无利可分的情况下,若依然实施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也是违反《公司法》的行为。

适用范围

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但很难被长期采用。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本政策的观点】公司将每年净利润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股利支付率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理论依据】股利相关论

优点

①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

②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

缺点

①传递的信息容易成为影响股价的不利因素。(股利额每年波动,很容易给投资者留下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的不良印象)

②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利润多不等于现金多)。

③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大。

适用范围

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优点的是(C )。

A.股利分配有较大灵活性B.有利于稳定公司的股价 C.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 D.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解析】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将每年净利润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所以,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本政策的观点】指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股利外,还在公司盈余较多、资金较为充裕的年份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是,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股利支付额。

【理论依据】股利相关论

优点

①赋予公司较大的灵活性,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并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

②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缺点

①股利派发缺乏稳定性,容易给投资者造成公司收益不稳定的感觉。

②当公司在较长时期发放额外股利后,额外股利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是“正常股利”,一旦取消,容易导致股价下跌。

适用范围

相对来说,对那些盈利随着经济周期而波动较大的公司或者盈利与现金流量很不稳定时,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多选题】下列各项股利政策中,股利水平与当期盈利直接关联的有(CD)。

A.固定股利政策 B.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解析】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的缺点之一是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的盈利相脱节。

【单选题】下列股利政策中,根据股利无关理论制定的是(A)。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C.稳定增长股利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解析】剩余股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股利无关理论。根据股利无关理论,在完全理想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普通股每股市价无关,故而股利政策只需随着公司投资、融资方案的制定而自然确定。

考点二:利润分配制约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对收益分配的政策影响

1.法律因素

资本保全约束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

资本积累约束

规定公司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股利只能从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中支付。在进行利润分配时,一般应当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由于资本利得与股利收入的税率不一致,如果公司为了避税而使得盈余的保留大大超过了公司目前及未来的投资需要时,将被加征额外的税款。

偿债能力约束

确定在现金股利分配后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2. 公司因素

现金流量

公司盈余与现金流量并非完全同步,净收益的增加不一定意味着可供分配的现金流量的增加。有利润不一定有现金支付股利。

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资产有较强流动性,现金来源较宽裕,则公司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盈余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公司盈余越稳定,其股利支付水平也就越高

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筹资因素

筹资能力强,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筹资成本低。

其他因素(股利政策惯性)

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要求利润分配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改变时应充分考虑股利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

3. 股东因素

控制权

股东会倾向于较低的股利支付水平。

稳定的收入

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反对过多的留存。

避税

一般来讲,股利收入的税率要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高股利收入的股东出于税赋因素的考虑,偏好低股利支付水平。

4. 其他因素

债务契约

债权人通常都会在债务契约、租赁合同中加入关于借款公司股利政策的限制条款。

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用偏紧的利润分配政策。

考点三: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一)股利支付形式

1.形式

现金股利

股利支付最常见的方式。

财产股利

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负债股利

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放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股票股利

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

【注意】

1.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实际上都是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但目前这两种股利方式在我国公司实务中极少使用。

2.财产股利是属于别人的有价证券,负债股利和股票股利是分别是属于自己的应付票据、债券和自己的股票。

【单选题】(2019)如果某公司以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作为股利发给本公司股东,则该股利支付方式属于(B)。
A.负债股利 B.财产股利 C.股票股利 D.现金股利

【解析】财产股利是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公司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等,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2.股票股利

(1)含义: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上市公司在2012年发放股票股利前,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发行前

普通股(面值1元)

2 000

资本公积

3 000

盈余公积

2 000

未分配利润

3 000

股东权益合计

10 000

假设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现有股东每持有10股,即可获赠1股普通股。假设该股票当时市价为5元。

要求:

(1)计算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账户情况。

(2)假设一位股东派发股票股利之前持有公司的普通股10万股,确定发放股票股利前后的持股比例是否变化。

【提示】本题使用方法为国际通行方法(使用市价计算),如果按照我国做法应使用面值计算股票股利。

【答案】(1)某上市公司在2012年发放股票股利后,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发行前

发行后

普通股(面值1元)

2 000

2 200

资本公积

3 000

3 800

盈余公积

2 000

2 000

未分配利润

3 000

2 000

股东权益合计

10 000

10 000

(2)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持股比例

10万股÷2 000万股=0.5%

派发股利之后,他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份比例为:

10×(1+10%)=11(万股) 11万股÷2 200万股=0.5%

发放股票股利前后的持股比例没有变化。

【多选题】(2021)某公司年末股东权益项目如下:普通股股数3 000万股,股本3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5 000万元,资本公积2 000万元,盈余公积2 000万元。公司执行按每10股发放股票股利1股的股利分配政策。股票股利按市价计算,每股市场价格为10元,分配完毕后,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股本3 300万元 B.未分配利润2 000万元 C.所有者权益12 000万元 D.盈余公积4 700万元

【解析】发放股票股利增加的股数=3 000×1/10=300(万股),发放后的股本=3 000+300=3 300(万元);发放后的未分配利润=5 000-300×10=2 000(万元);发放股票股利,所有者权益总额、盈余公积不变,所有者权益总额=3 000+5 000+2 000+2 000=12 000(万元)。

(3)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

【股东角度】

①理论上派发股票股利后,每股市价会成比例下降,但实务中这并非必然结果。股价稳定或下降比例减小甚至不降反升,股东便可以获得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②由于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税率的差异,如果股东把股票股利出售,还会给他带来资本利得纳税上的好处。

【公司角度】

①发放股票股利不需要向股东支付现金,在再投资机会较多的情况下,公司就可以为再投资提供成本较低的资金,从而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②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既有利于促进股票的交易和流通,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进而使股权更为分散,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③股票股利的发放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

【例题·多选题】(2020年) 发放股票股利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有( AB )。

A.公司股票数量增加 B.公司股本增加 C.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增加 D.公司资产总额增加

【解析】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支付的股利,所以,会导致公司股票数量增加。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转化为股本和资本公积。不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所以选项AB的说法正确,选项CD的说法错误。

【例题·单选题】(2021年)企业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支付股利,这个行为对公司的影响是( D )。

A.减少公司资产总额 B.减少股东权益总额 C.导致现金流出 D.改变股东权益结构

【解析】发放股票股利使得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增加,股东权益总额不变。发放股票股利会改变股东权益结构,不会影响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总额,也不会导致现金流出。

(二)股利支付程序

日程

主要任务

预案公布日

即公司董事会将分红预案予以公布的日期。

股利宣告日

即分红预案经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由董事会将股利支付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公告中将宣布每股应支付的股利、股权登记日、除息日以及股利支付日。

股权登记日

即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在此指定日期收盘之前取得公司股票,成为公司在册股东的投资者都可以作为股东享受公司本期分派的股利。

除息日

即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分离的日期。除息日的股票失去了“收息”的权利,价格会下跌。

股利发放日

即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例题·计算分析题】(2020年)甲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前,投资者张某持有甲公司普通股20万股,甲公司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股本为2 000万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 000万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为3 000万元,盈余公积2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3 000万元。公司每10股发放2股股票股利。按市值确定的股票股利总额为2 000万元。

要求:

(1)计算股票股利发放后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余额”。

发放股票后的未分配利润=3 000-2 000=1 000(万元)

(2)计算股票股利发放后的“股本”项目余额。

股本增加=2 000×2/10×1=400(万元),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本=2 000+400=2 400(万元)

(3)计算股票股利发放后的“资本公积”项目余额。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3 000+(2 000-400)=4 600(万元)

(4)计算股票股利发放后张某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

股票股利不影响投资人的持股比例,因此张某的持股比例依然是1%,

即: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持股比例=20/2 000=1%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持股比例=20×(1+20%)/[2 000×(1+20%)]=1%

考点四: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一)股票分割

1.【股票分割】又称拆股,即把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2.股票分割的影响

股票分割的影响

变化

①股数增多

②股票面值下降

不变

①所有者权益结构

②所有者权益总额

③负债总额

④股份比例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上市公司在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账户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股本(面值10元,发行在外1 000万股)

10 000

资本公积

10 000

盈余公积

5 000

未分配利润

8 000

股东权益合计

33 000

要求:

(1)假设股票市价为20元,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即现有股东每持有10股即可获赠 1股普通股。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2)假设该公司按照1:2的比例进行股票分 割。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有何变化?每股净资产是多少?

【答案】(1)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发放股利后

股本(面值10元,发行在外1 100万股)

11 000

资本公积

11 000

盈余公积

5 000

未分配利润

6 000

股东权益合计

33 000

每股净资产为:33 000÷(1 000+100)=30(元/股)

(2)股票分割后股东权益情况如下:

分割后

股本(面值5元,发行在外2 000万股)

10 000

资本公积

10 000

盈余公积

5 000

未分配利润

8 000

股东权益合计

33 000

每股净资产为:33 000÷(1 000×2)=16.5(元/股)

3.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比较

内容

股票股利

股票分割

不同点

(1)面值不变
(2)股东权益结构变化
(3)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1)面值变小
(2)股东权益结构不变
(3)不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相同点

(1)普通股股数增加(股票分割增加更多);
(2)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股票分割下降更多);
(3)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股票市场价值总额不变;
(4)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4.股票分割的作用

①降低股票价格(从而可以促进股票的流通和交易;加大对公司股票恶意收购的难度;还可以为公司发行新股做准备);

②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反分割】又称股票合并或逆向分割,指将多股股票合并为一股股票的行为。反分割显然会降低股票的流通性,提高公司股票投资的门槛,它向市场传递的信息通常是不利的。

【多选题】(2019)假设某股份公司按照1:2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D)。
A.股本总额增加一倍B.每股净资产保持不变 C.股东权益总额保持不变  D.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保持不变

【解析】股票分割之后,股东权益总额及其内部结构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为股数增加,股东权益总额不变,所以每股净资产下降。

【单选题】(2021)下列关于股票分割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变化 B.不会引起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变化

C.会引起股票面值变化 D.会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

【解析】股票分割,又称拆股,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股票分割一般只会增加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但不会对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任何影响。股票分割之后,股东权益总额及其内部结构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股票面值,选项A与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选项C的表述是正确的。股票分割会增加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选项B的表述不正确。

(二)股票回购

1.【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公司不得随意收购本公司的股份,只有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形才允许股票回购。

2.股票回购的方式

公开市场回购

指公司在公开交易市场上以当前市价回购股票。

要约回购

公司在特定期间向股东发出的以高出当前市价的某一价格回购既定数量股票的要约,并根据要约内容进行回购。

协议回购

公司以协议价格直接向一个或几个主要股东回购股票。

3.股票回购的动机

动 机

实现机制

现金股利的替代

市场回购→提高价格→资本利得→替代现金股利

改变公司资本结构

股票回购→减少权益资金→提高债务资金比例→提高财务杠杆水平

传递公司信息(稳定或提高公司股价)

回购股票→传递信号(股价过低)→提高股价

基于控制权的考虑

回购股票→减少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提高现有股东股权比重→有效的防止敌意收购

4.股票回购的影响

①股票回购需要大量资金,容易造成资金紧张,资产流动性降低,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

②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无异于股东退股和公司 资本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债权人利益的 保护。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公司的根本 利益。

③股票回购容易导致公司操纵股价。

【总结】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及股票股利)的比较

内容

股票回购

股票分割及股票股利

股票数量

减少

增加

每股市价

提高

降低

每股收益

提高

降低

资本结构

改变,提高财务杠杆水平

不影响

控制权

巩固既定控制权或转移公司控制权

不影响

【单选题】(2017)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D )。
A.有助于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B.分散控股股东的控制权 C.有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 D.降低资产流动性

【解析】股票回购无异于股东退股和公司资本的减少,也可能会使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更注重创业利润的实现,从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股票回购需要大量资金支付回购成本,容易造成资金紧张,降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

【多选题】(2021)下列各项中,属于回购股票的动机的有( ABD )。

A.改变结构 B.巩固控制权 C.传递股价被高估的信息 D.替代现金股利

【解析】在证券市场上,股票回购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金股利的替代;(2)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3)传递公司信息;(4)基于控制权的考虑。控股股东为了保证其控制权不被改变,往往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回购股票,从而巩固既有的控制权。另外,股票回购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变少,股价上升,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敌意收购。

【计算分析题】丁公司2017年末资产总额为60 000万元,权益资本占资产总额的60%,当年净利润为7 200万元。

丁公司认为其股票价格过高,不利于流通,于2017年末按1:2比例进行了股票分割。分割前丁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2 000万股。

根据2018年投资计划,丁公司需要追加投资9 000万元。基于公司目标资本结构,要求追加的投资中权益资本占60%。

要求:

(1)计算丁公司股票分割后的下列指标:①每股净资产;②净资产收益率。

(2)若丁公司针对2017年度净利润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分配股利,股利支付率为40%,计算应支付的股利总额

(3)若丁公司针对2017年度净利润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计算:

①2018年追加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

②可发放的股利总额。

(1)股票分割后的股数=2 000×2=4 000(万股)

所有者权益=60 000×60%=36 000(万元)

每股净资产=36 000/4 000=9(元/股)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7 200/36 000×100%=20%

(2)股利总额=7 200×40%=2 880(万元)

(3)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9 000×60%=5 400(万元)

可发放的股利总额=7 200-5 400=1 800(万元)

考点五:股权激励

(一)股票期权模式

股份公司赋予激励对象(如经理人员)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选择权。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

【提示】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10年。

优点

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的高度一致,并有利于降低激励成本。

缺点

(1)影响现有股东的权益;

(2)可能遭遇来自股票市场的风险;

(3)可能带来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适用

初始资本投入较少,资本增值较快,处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如网络、高科技等风险较高的企业等。

(二)限制性股票模式

公司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公司先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与或以较低价格售予激励对象。只有当实现预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将限制性股票抛售并从中获利;若预定目标没有实现,公司有权将免费赠与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者将售出股票以激励对象购买时的价格回购。

优点

不需要支付现金对价,便能够留住人才。

缺点

缺乏一个能推动企业股价上涨的激励机制。

适用

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其股价的上涨空间有限,因此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较为合适。

(三)股票增值权模式

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额。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支付现金,行权后由公司支付现金、股票或股票和现金的组合。

优点

易于操作。

缺点

效果相对较差;需要提取奖励基金,现金支付压力较大。

适用

现金流量比较充裕且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和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非上市公司。

(四)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公司在年初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度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经过大量努力后,在年末实现了公司预定的年度业绩目标,则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奖励其一定数量的奖金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业绩股票在锁定一定年限以后才可以兑现。因此,这种激励模式是根据被激励者完成业绩目标的情况,以普通股作为长期激励形式支付给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优点

高管人员与原股东有共同利益。

缺点

科学确定业绩目标很难保证;激励成本较高。

适用

适合业绩稳定型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公司、子公司。

【单选题】(2021)某公司将1%股权赠与管理者,以激励其实现设定的业绩目标。如未实现有权收回股票,此股权激励模式属于( D )。

A.股票增值权激励模式 B.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C.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D.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

【解析】限制性股票模式:公司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先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与或以较低价格售予激励对象。只有当实现预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将限制性股票抛售并从中获利;若预定目标没有实现,公司有权将免费赠与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者将售出股票以激励对象购买时的价格回购。

【判断题】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政策,如果行权期内的行权价高于股价,则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 × )

【解析】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但能否取得该报酬取决于以经理人为首的相关人员是否通过努力实现公司的目标。在行权期内,如果股价高于行权价格,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市场价与行权价格差带来的收益,否则,将放弃行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