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金融市场「库存周期计算」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166篇原创文章:
在中国的股市投资,想要赚到钱,或者保底有个比较愉悦的投资体验,并不容易。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从理论出发,所谓金融市场,即是指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
其中门槛最低,参与度最高,普适性最强的,莫过于股市,也就是俗称的大A。
股民数量在2021年已经突破了1.9亿。截止2022年5月一份券商统计:中国的基民数量突破7.2亿人 股民数量超过1.97亿人。按照14亿人口基数来推算,两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和中国金融市场有利益关联,有投资和财富的关系。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
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截止到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到相对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投资需求的现实阶段。
请注意,投资需求能被满足,说明有地方,有条件,门槛可及,进入难度低,但是和投资满意,保值增值这样的需求,是两回事。
所以文章开篇就给出的结论,那就是想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面获得好的投资体验以及真金白银赚到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际上,在全世界的股市上,跑赢大盘的散户投资者只有5%左右。很多市场上,能够跑赢大势的散户所占投资者的比例,连5%都不到。
中国股民亏损比例是1.375%。不管从现实还是放到全球市场环境中来比较,都是极少数人赚钱,绝大多数人亏钱的局面。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元,也很复杂,市场,监管,管理,模式……等等,事实上,环境复杂,市场无序,内幕众多,套路升级,是任何金融市场都会存在的弊病,不仅仅是中国。
从现实客观的角度来看,其实当下在中国股市投资,一个巴掌拍不响,市场可以说是不成熟,有问题,利益纠缠等等的现实情况,但是同样从市场参与者的散户和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也有很多认知和基本逻辑的不成熟,财商是绝对开窍了,不然参与者不会这么多,但是底层逻辑没有建立好,所以无法透过表象抓住本质和主线。
忽略常识,甚至轻视常识的人太多的市场,就注定是一个收割场。
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投资建议和行情预判分析,更不会有什么神神叨叨的所谓能增加胜率的方法技术,而是从底层逻辑出发,从周期和库存的角度,和各位朋友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的聊一聊投资认知的话题。
没有丝毫卖弄,更没有必要抬杠吐槽,金融投资之路,犹如人生修行,分享认知,理性讨论,心存善念,广结善缘,仅此而已。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从金融投资五个境界的成长,看清当前中国股市投资的认知短板超过7亿的基民,接近2亿的股民,虽然大家的参与背景,资金规模,包括性格和学历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所有进入金融市场的人,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赚钱。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事实就是这样,谁也不会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当儿戏,任何的市场交易,都是利益和预期共同驱动的,任何市场的存在,都是利润产生所支持的。
任何行情波动,有利可图的地方,都是人性的放大器,也是各路所谓的“靠着金矿赚钱逻辑和套路”的集中所在。
就以股市来说,大概可以分成五个档次:
不入流的股民听小道消息炒股,当然,追涨杀跌,瘾大技术差的典型代表,凭运气赚,凭实力亏;三流的股民知道追热点,学不知效果的各种所谓技术;二流的股民会看一点企业年报,行业研报,开始看重趋势,淡化对所谓技术的依赖;而一流的股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投资素养,不会轻易追涨杀跌,开始思考股票涨跌的一些本质;真正的顶层能够稳定获利,落袋为安的投资者也好,机构也好,一般都是不声不响的,没事就晒收益,说自己赚钱的,不是骗子,就是忽悠,没有例外。五个境界,对应五个驱动投资者群体进入市场的因素:
兴趣,常识,预判,应对,布局。
有兴趣,就会喜欢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被消息和氛围裹挟,懵懵懂懂。
常识是被动的,只要参与,不想知道也会被动知道,就比如中国股票T 1的市场规则,下跌亏50%后上涨要100%才能回本,比如券商收手续费稳赚不赔……等等的市场基本常识,就算不想学,不知道,在参与市场的过程里面自然就会知道。
所以才叫常识。
预判是需要分析能力和信息研究过程的。
应对就是在行情出现超预期变化,超出预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而到了布局的层次,基本上都有各自完整的投资逻辑,或者门道,或者黑幕,或者套路了。
对于中国的股票市场而言,其实以上5个境界,完全涵盖了所有以赚钱为目的的市场参与者。
比较残酷和现实就是,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99%以上的中国金融投资者,包括机构,就是因为所处的境界和层次不同,才会相爱相杀,互相收割,这其实就是中国金融投资领域的一个很现实的认知短板。
所以现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说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绝大多数普通股民和散户,很难赚到钱,抛开市场和管理的因素来看,很大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对金融市场行情的底层逻辑把握。
被行情和情绪裹挟着,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必然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然后高度依赖运气。
基础的东西没人爱说,那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好好唠一唠。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分不清不同的库存逻辑和搞不明便对应的公司利润模式,亏多赚少是常态决定一个公司的股票行情走势,有一个至关重要,但是充满迷惑性和信息不对称的指标,那就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
只要是科班出身的经济分析和证券研究,一定是把利润分析放到首要位置和关键的分析切入点。这也是常识,利润表现就是市场预期,利润表现就是市场信心!
但是企业年报,包括各路分析里面的上市公司利润表现,大有门道,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
基本上除了金融,服务类型概念的股票,中国的上市公司还是以生产制造为主,按照上市公司的财报逻辑,没有卖出去的库存,也是利润的一部分。
所以,库存逻辑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利润模式的不同,报表和公示的信息都可能是正增长的,但是因为库存逻辑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真正的企业营收和发展有质的区别。
茅台五粮液和雪糕乳业,甚至和猪肉行业的库存,性质和意义是一样的吗?
北广上深的新房二手房存量,和郑州,昆明,南宁这样的城市商品房库存,价值逻辑会是一样的吗?
喜欢买房和喜欢囤黄金,还有喜欢囤数字加密货币的不同群体,手头的资产,利润模式会是一样的吗?
这里稍微放缓一点速度,留给大家仔细体会和思考一下以上的这么几个问题。
当然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根本不一样。
但是在按照上市公司管理规定定期发布的企业经营情况报告里面,市场参与者用于分析企业前景和经营情况的内容中,所有企业的库存情况,都是以利润显示的,从这个角度上,可以看做是定义完全一样。
所以不合理和风险就出来了。
以钢材铜锭为原材料的公司为例,钢材、铜锭之类的生产出来,放几年,等到经济周期重启,这些都是值钱的玩意,那么大量因为跌价被计提损失的库存到涨价的时候,那就是最硬通的理财产品。
所以这样的企业,很有可能长期在利润表现上都是亏损的,但是一旦库存原材料进入上行周期,就会迅速反弹,扭亏为盈弹指之间。
但是服装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壁垒,纯粹依靠榨取人工劳动剩余价值的加工厂,这些公司的库存,就存在必然的风险,可能阶段利润表现很好,增长很快,但是非常脆弱,一旦现实去库存效率上不去,或者遇到可能让库存折价的情况,支撑金融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利润表现,就会变的很难看。
这就是金融市场的门道:财务报表的背后,藏着无数的套路和陷阱,还有锋利的镰刀。
很简单界定价值投资和成长投机,如果不同的库存逻辑和对应的公司利润模式都不能看到这个层次上,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分析,指导行动,那都是盲赌和碰运气,连投机都算不上,更别说投资了。
记住,就算是炒票的黄牛,对这种本质层面的风险也是烂熟于心的,不然就不会怕警察,是不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任何投资,周期是真正决定行情走势的核心因素有了一定真正的底层逻辑,能够抓住一些本质,最多只能算明白金融投资是怎么一回事,亏的明白也赚的明白,但是要达到预判和布局的水平,或者说境界,还需要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认知,那就是对经济,行业,需求的周期认知。
不要说很远的历史人物,也不要去说世界其他国家的富人,就说普通中国人周围最富有的人,可以在脑海中回想一个认识的最富有的人,都可以发现有这么一个必然的共性:
绝大多数人发财的办法是不是:正好在合适的时候,正好手里有点钱,然后买了,没想到赚了这么多。
都是成年人,小富靠勤中富靠运大富靠命的道理恐怕不用多说吧?
厚积薄发,勤劳坚持没有错,但是依然无法和时代与周期的力量对抗。
比如全聚德,别说品牌餐饮了,随便什么迎合年轻人的餐饮店,短期内的营收就能把这样的百年老字号按在地上摩擦教育,教全聚德做人,没有国营背景,全聚德,狗不理这些品牌,早就不知道被市场消灭了多少次了。
比如煤炭行业辛苦,收入低,但是,2022年煤炭行业这么火爆的行情,只要稍微有点周期常识和认知,是不是可以买点靠谱的煤炭企业股票?
年初买入10万,现在就是20万了,这不比死工资来得快?。
要实现这个赚钱目标,就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是你手上有点钱;
第二就是你知道这行业在增长。
真正的投资,其实不局限于金融市场,本质都是相通的,关键逻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行动的时候好好准备本金,行动的时候看准果断下手,在周期认知的指导下理性离场,落袋为安。
没有对周期的规律认知,阶段分析,行情预判,投什么资?
何必把投资这个事情说得那么复杂?
大道至简,言简意赅,直击本质,不过如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写在最后:分享几个对金融市场的基础认知,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思考观点贪多不烂,其实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两个关于投资的底层逻辑:一个是库存和利润的本质,另一个就是周期认知。
金融市场,其实并不复杂,说复杂,想复杂,只是一种营造隐形壁垒,故弄玄虚的常态。
没有认知差,怎么收割?金融市场和资本玩家其实就是利用过剩,利用库存来玩周期,来实现割流动资本的韭菜目的的。
什么庄家操纵,主力洗盘,砸盘收割……别说金融市场,任何交易市场都必然永恒存在,楼市里面还见得少?炒鞋炒盲盒炒可达鸭……哪一次不是不同的味道,同样的配方?
只不过金融市场,是效率最高,门槛最低的最高集中市场。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关于在中国进行金融投资和市场环境的思考观点,一家之言,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讨论和参考。
至于是否能够有所收获,或者说认为价值如何,这没办法强求,见仁见智,结个善缘,求同存异,理性讨论,留点口德。
1、投资对象和企业的真正价值区分投资还是投机,价值逻辑经不起推敲,存在无法和时间抗衡的利润逻辑的,都是炒作。
2、万物有周期,但是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将有形之手的管控和国家意志,列为决定行情走势,除了周期以外同等重要的因素。
钟爱纸媒的巴菲特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在中国有段位的投资者,每天看新闻联播,是基本素养。
3、周期认知和预判能力,不是通过学习就能体会和掌握的,这是一种经验沉淀,所以,对于所有想要在金融市场里面盈利的人而言,越早参与,体验周期,培养预判,非常重要。
没有经历过周期,没有面对过不合逻辑的行情变化,只知道跟着行情走的人,离场只有亏损一种可能,无非就是多少,但是性质都是一样的。
4、对于真正的资本力量和管理态度,无论什么背景,都不是散户和普通个体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可以正面角力的。
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故事,总归是个故事,中国几个土老板募资规模很大进入股市,也是散户,本质还是韭菜。
如果没有做一颗让镰刀无处下手的顽强钉子的认知和态度,那么就不建议轻易进行尝试。
这是良心话,钉子态度,是信息和境界都处于劣势的个体,唯一有可能获得真正市场利润的方法。
大概就聊这么多吧,最后特别说明一下,本人以及所有原创内容,不做任何明确的投资建议,没有群,不卖货,除了本人在头条平台有原创认证,有知识产权认证的专栏内容以外,没有任何商业变现的套路和手段,而且,不加好友,私信不会谈投资。
更重要的是,投资是私密性很强的事情,具体的持仓和操作,能被拿出来说的,都是居心不良或者目的不纯的。像我这样,愿意和大家聊点常识层面,基础认知的,随便网上看看,还真的没有几个能做的吧?
明人不说暗话,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多多支持。
投资是修行,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认知,希望能够给看到的朋友,带来一点启发,一点思考,一点帮助,那就很好。
以上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