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消费主力已经是80、90后,互联网原住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遇到不清楚的事情,去知乎上问问,在知乎的保险频道,每天有许多与您一样的青年人,在便利君的帮助下挑到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今天把便利君在知乎上回答阅读量较多的8个“保险小白”入口问题做了一个汇总总结,希望帮到大家正确决策买保险。

问题一:你推荐的保险公司我没有听过啊?

中国有80多家寿险公司,常打广告的就三五家,其中一两家能在电视上每年烧钱几十亿。占到保险业广告的80%以上。

可是,就一些具体的重疾险产品保障来讲,你会发现这些公司某些产品,花钱做广告非常大方,但在病种保障上对客户却非常苛刻。便利君在做产品客观对比时,拿这些经常广告的产品与其它公司的产品一对比,真可以说是大坑小坑不断。

没有听过的保险公司不等于不是好公司。也不是大家看过广告的就是大公司,没见过广告的就是小公司。

国内有寿险公司80多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战略,不是每家公司都会铺天盖地的进行广告投放,自然也不是大家没听过的公司就是小公司。

相反有很多很低调务实的公司,广告投放少、运营成本低、产品设计合理,越来越受市场的认可。

我们买的保险,本质就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一份合同,关于保障内容、理赔约定,从签订的那一刻起,就以法律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了。理赔和公司大小、规模、知名度,在便利君看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是否能够理赔取决于合同条款本身。

做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客户,一定要明白:

保险就是一纸契约保险责任中规定赔的,保险公司不敢不赔保险责任没有规定的,**人寿是副部级央企,**人寿大到不能倒,依然不会赔您保险责任有规定的,也没有听说过**人寿是民营控股,人家就天天赖着不赔吗?

为防范风险或定价需要,也有为了赚取利润,保险公司往往在保险条款里规定了许多理赔限制条件或保障责任、病种缺失,而且通常保险条款都很复杂,这些描述如果不认真对比,尤其是只听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的“介绍”,就等于放弃对比的主动权。

特别是小部分不良代理人为了佣金利益或者本身专业水平有限,往往做出以偏概全、避重就轻的保险产品解读,甚至故意隐瞒自己家产品的瑕疵,造成“我家是大公司、大品牌,保险什么都能赔”的完美假象。


问题二:保险公司安全吗?倒闭怎么办?

保险公司大小按体量规模划分,符合一般人的通常认知。但其实保险业很特殊。一个公司的稳健更靠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才行,而不是单一的规模论。

便利君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评价一个保险是否靠谱,使用综合评价法,即这几项比较重要:

动态偿付能力(40分)综合投诉率(20分)理赔时效排名(20分)注册资本金(10分)保费收入(10分)

这个100分的评分,是某网站既考虑了消费者实际感受,又考虑保险公司实际运营能力综合而来的,可以说这个100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这样综合评价公司,是全貌性的,才不会以偏盖全,或被人忽悠。

关于倒闭的问题,其实更是没有必要担心,保险法第89条规定:经营寿险的保险公司不得倒闭。事实上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尚无一家寿险公司倒闭。

中国保监会及保险保障基金已两次接管保险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其实是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尤其商业保险这种涉及国家民生的重大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否则会引起社会震动。

比如,保障基金公司曾通过接手管理持有的新华人寿股份,维护了新华人寿的稳定与发展,最后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实现了保障基金的退出,并推动新华人寿顺利上市。在中华联合的风险处置方面,保障基金公司则运用注资的手段,加快中华联合的市场化重组,而中华联合亦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解决了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及亏损等问题。在保障基金进入后不久,中华联合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好。

问题三:同样的保险产品太便宜,是偷工减料?

提到这个问题,便利君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因为许多思想开放、消费意识互联网化的年轻人,仍在保险领域坚持陈旧的观念。比如:

便利君,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便宜没有好货啊。便利君你讲的道理都明白,可是代理人也说了,保险不能只看条款保障,还要看公司实力。

保险产品真的不是LV包、也不是捷达与宝马的关系。没有办法拿这个来类比。从来没有人把保单随身携带,做不到像好包包一样拉仇恨,也做不到像好车一样拉风。

在一个契约的社会,保险公司理赔其实只看合同,合同上有的保险公司才会赔,合同上没有的,亲戚在保险公司上班也不会赔。

如果同样都是保险一样数量病种的重疾(比如80种),或同样都是保险死亡的定期寿险,他们为什么会有价格差别呢?

答案其实是:市场透明化竞争的需要。

随着市场越来越透明,保险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保险公司为了获得市场,自然有的公司愿意在同等保障责任下价格更低,或者同等价格下保障责任更多更全。不代表小的保险公司性价比都高,而大的保险公司性价比不高。便利君一直关注的是关注产品保障本身,我们只会为大家优中选优。

很多朋友还会有这种困惑,我买了一份性价比高、价格便宜的保险,会不会保障存在什么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便利君见过了太多太多卖的贵保障却很差的保险产品。

选择一份保险产品,我们要明明白白的知道这份产品的保障范围是什么,市场上类似的产品有哪些,都有哪些差异。而不要盲目的把高价格与高保障划等号。

便利君特别担心大家由于过分相信某个品牌,而盲目的信任这个公司旗下的全部产品。其实就算同一公司的产品,产品种类也参差不齐,如果自己并不掌握挑选技巧的话,盲目选择入坑的几率非常大。


问题四:有社保还需要商业保险吗?

提到这个问题的朋友,在知乎上都是寻找正面回答,印证自己下决定购买的信心的。

但其实这件事是商业保险的必要性问题。便利君真心不知道,购买保险的必要性,或者是有了社保基础保障后,还要不要另购买商业保险的必要性、紧迫性,我认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购买保险与风险发生,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比如我朋友的奶奶生于1920年代末,现在都快百岁了,一辈子在农村生活劳动,也不知道啥是保险。我朋友舅舅从来不相信保险,他坚信保险公司都是骗人钱的,只相信自己存的应急的钱,所以:

没听说过保险,不相信保险,平平安安一生的人很多。购买了很多保险,也不一定长寿健康。

因此如果您要问便利君,商业保险的必要性、紧迫性,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明天与风险,到底谁先到来。

没有发生风险时,大家的财务成本都一样。

而一旦发生风险时,有保险的人,与没有保险的人,应对风险的轨迹就会不同。

保险说到底,只是一种财务安排。并不能真正规避风险的到来,只是万一有风险时,有钱了会更从容应对,患病救命会更及时。

通常后悔没有上保险的人,往往是知道有保险这东西,想购买又感觉必要性和紧迫性不强,结果不幸遭遇风险的人。

而从来不知道有保险这种机制的人,以及一辈子就是平平安安的人,其实也没有啥感觉。

记得有一条朋友圈是这样说的:

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合适?那些躺在病房里的人,180天以前买保险最合适;公路上出车祸的人,24小时前买最合适;如果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风险,一辈子都不买也合适;但如果不能保证,也许现在就买最合适。

最后再来以就医行为为例,说一下社保与商业保险的问题:

社保保障范围很窄,保额较低,有起付线标准,有规定用药和规定项目。而一些疾病用进口药、靶向药、专家诊疗、高新尖诊疗技术等,社保是不报的。

问题五:保险一年支出不少,还是比较亏的

投保挺亏的这件事,是一种心理感觉,因为你老想给理财或银行存款对比。保险保障与银行储蓄的金融属性不太一样。

这个世界上其它金融工具,多是使用人增加财富的,符合人的天性,深受人的喜欢,因为人都是正向思维,就是喜欢不断增加财富,比如把100元块投资股市、投资P2P、甚至存银行、买债券,最后100元都能变成200元。

而只有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是违背人的天性的。要求先从100元中拿出10元来,购买一份保障承诺,这种承诺是,当你发生风险时,赔你500元,如果没有发生风险,10元钱消费掉了。

所以认为买保险亏了,没有什么不对,这是符合人的天生逻辑的,便利君也认为是亏了。

其实细想一下,买保险永远是亏的,保险起作用了,说明人出事了有风险了,亏; 人没出事,保险没起作用,自己的钱打水漂了,亏; 甚至人出事了,保额购买少了,也亏,保险没有购买对,没有赔钱,更更亏。

没有人喜欢吃亏,本质上是因为人性厌恶风险。

但便利君认为亏了,也要去做,因为这份承诺,其它金融工具给不了你。


问题六:购买保险越多越全越好吗

首先真心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要购买保险的,因为购买保险这个保障、这个一纸承诺,是需要花不少钱的。

便利君的建议是:

肯定会发生的风险,要规避。小额高频可能发生的风险,可以自留。大额低频可能发生的风险,一定买保险转嫁。

比如不习水性,去河里游水,肯定风险是100%,这个要规避即可。

比如感冒发热、口舌生疮、上火发炎,这些是高频易发的风险,没有必要都购买保险,其实可以自留这些风险。如果没有其它考虑,没有必要购买门诊也100%报销的保险,即便报销1万,但保费支出就要8000元。现在平安的e生保等中端百万医疗险,就是这个原理,免赔1万自负,出大病最高600万。

大额低频可能的风险,才是保险的最大意义所在。比如癌症在年轻人中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没有保险就要倾家荡产去治病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保障不是越多越好,有一些风险其实没有必要购买保险。

另外,购买保障越多,保费支出越多,成本会高,可能会支付压力过大。

预算问题因人而异,便利君不太赞同死板地按什么双十原则,4321法则等做保费的预算。适合每个人的情况就好,太高了影响你正常生活,困扰你的保险购买值不值的担心,加剧你的收入焦虑。真的。

真实案例:

来自湖南蔡先生曾有过一次保险理赔的经历,也由此体会到保险的重要性。自那之后,他开始不断买保险,为太太和自己都投保了重疾险、养老保险、意外险,为孩子也投保了少儿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保险,各个险种相加,每年的保费就要花费3万多元,而他和太太的年收入不过15万元。“虽然每年缴费还挺吃力的,不过想想都是很重要的保险,就算紧一点要买啊。”蔡先生说。

其实,蔡先生虽然不错的投保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保单的重要性,但在安排全家人保障时,却犯了“保单越多越安心”的错误。


问题七:你需要的保险长什么样?

购买保险的一般顺序是:

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

在险种安排上,便利君称为家庭保障类产品四件套: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定期寿险(或终身寿险)

可能有相互保障交叉,但保障意义截然不同。其中家庭中要不要以重疾险为购买核心呢?一般情况下是的,因为保费预算占比最大,缴费期又较长,所以要做合理规划,比如找便利君这样靠谱的经纪人会比较好一些。

四件套都购买齐了,再考虑一下养老补充、子女教育,年金性质及终身寿险财富传承的资产类保险需求,这样的顺序会相对比较好一些,不然容易有坑。

在险种选择上,我建议就事论事的原则,啥意思呢?就是保险这种产品,信息不太对称,组合产品不见得好。

保险就像超市销售的果篮,假设里面有4、5样水果,你单独自己购买,装在一起,肯定比购买一个果篮便宜。

所以购买一份保险,里面既有分红、又有万能、又有寿险、又有重疾,看似保障全面,一张保单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每种质量都一般,保障都不高,啥便宜都没有占,保费倒是多交了不少。这个童鞋们不信的话,庖丁解牛把保险责任对比分解一下即可。

原本也就不是一张保单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对于重疾险有点乱的问题,一方面重疾险确实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就是上面我说的,一些保险公司太喜欢推荐给客户果篮了,难道就不能安安静静销售给客户一款“重疾险”么?


问题八:有没有性价比高的保险套餐?

其实是没有的。保险只是一种经济补偿和财务转移的手段,核心要素是预算。

年收入10万与年收入50W的家庭,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一般还是先需求导向的:

推荐1000元的定期重疾险组合,不一定符合妈妈的满意,可能妈妈需要考虑给孩子一份终身的保障。而4000元的终身全面保障如果推荐给预算有限的宝妈们,可能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买保险如同买衣服,要根据不同家庭、个人的经济和风险情况,量体裁衣,合理设计,正所谓没有最好的保险,而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保险。投保时应分析家庭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合理地把风险通过保险转给保险公司。

如果非要列一个购买保险的清单,大概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来列一下:

第一,少年儿童。此阶段生病、意外的概率较高,应首先考虑购买重疾类、医疗类及人身意外伤害类保险;其次可以购买教育金类的保险,为高等教育、留学等储备资金;如家庭条件许可,还可提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因为少年儿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缴费较低,保障程度较高。

第二,青年人群。此阶段人群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和对家庭的影响都比较大,而经济收入又有限,因此首先应考虑购买价格较低、保障较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定期寿险;如有经济余力,可考虑购买健康医疗类保险;如建立了家庭,需考虑更多生活中的风险,对家人负责,应该开始投保一些人寿保险。

第三,中年人群。此阶段人群家庭和收入较稳定,子女逐渐长大。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柱,此时应以寿险为第一选择;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病的概率也日渐增大,所以要考虑投保健康及医疗类保险;如有余力,还可以选择一些理财、分红类年金,为养老做准备。


虽然文章确实很长,但是认真看完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套路。

虽然现在网络上有关保险的测评越来越多,但其实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这些正确的保险理念,市场上卖的最多的仍然是那种返还型理财产品。也有很多家庭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小孙子,其它什么没有,先交了几十万终身年金。

并不是购买这些产品是错的,而是自己需要非常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购买,便利君希望用这篇文章帮到更多的保险小白,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期望大家能够将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到买保险的正确姿势。


给您推荐性价比最高的保险产品,为您节省30%-40%的保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便利保,有任何疑惑在线解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