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财经数据”头条号,聚焦财经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每篇文章都公布数据来源。

央行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实行,都会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

负债端,主要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各机构存款等相关负债。

本文将讲述“负债端”的第五项:“发行债券”。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项目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主要有以下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端”的组成项目

二、“负债端”下的“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又称“央票”,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央行票据。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债券”,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

1997年,农信社改革过程中,为了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此部分债券到2001年到期结束;2002年~2011年,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的问题,而大量发行的普通央票,此部分债券到2017年到期结束。

下面是“发行债券”在1999年1月到2018年1月的金额和占总负债的比例变化图:

1999年到2018年发行债券金额变化图

1999年到2018年发行债券占总负债比例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发行债券”的两个时间段:

1、1999年和2000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199亿元,此为上述“发行债券”的第1个时间段:1997年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到2001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2、从2002年到2009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从0元增加到4.4万亿元,此为上述“发行债券”的第2个时间: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的问题而发行的普通央票,到2018年1月,“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在2002年到2011年,为了解决外汇占款激增而导致大量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央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国债工具,用以对冲流动性泛滥的问题。

央票对冲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负债项下属于储备货币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项的减少和负债端下不属于储备货币的“发行债券”项的增加。

2011年后,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也随之日益完善,如SLF、MLF、SLO、PSL等,央行使用央票发行去对冲基础货币被动发行的方式逐渐萎缩,至今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2017年7月后,“发行债券”项重新变为了0。


本文主要结论:

1、“发行债券”:又称“央票”,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央行票据;

2、1999年和2000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199亿元,这是1997年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发行的专项央票,到2001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3、从2002年到2009年,“发行债券”的金额从0元增加到4.4万亿元,这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大的问题而发行的普通央票,到2018年1月,“发行债券”的金额为0,到期结束;

4、2011年后,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也随之日益完善,如SLF、MLF、SLO、PSL等,央行使用央票发行去对冲基础货币被动发行的方式逐渐萎缩,至今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2017年7月后,“发行债券”项重新变为了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