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一览表「各领域入门书籍」
作者:程肯 来源:中信建投固定收益财富管理
导语:债券入门该从哪里学起?
正文:
勾勒银行间市场全景图
《银行间市场综合知识读本》主编: 谢多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年: 2014-8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系列培训教材之一。本书涵盖了银行间市场的各个方面,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既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介绍,又有对基本产品、基本流程的阐述;既有对市场业务、市场管理的概览,又有对基础设施、中介机构的描述。同时,本书还立足银行间市场的实践,采用市场真实的数据,介绍创新的产品和业务,同时对未来进行展望,力求反应市场的新进展并保持教材的前瞻性。推荐理由和书评:这本书编写于2014年,是一本银行间市场启蒙性的教材,淡化对艰深理论和复杂公式的推导,用非常朴实、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另一方面也用许多图表、专栏等形式增加内容覆盖面和信息量,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本书的写作框架非常清晰,由浅入深,从银行间市场的历史背景、范围特征和构成要素出发,展现了市场丰满的全貌;随后又按照不同的子市场展开来谈,介绍了债券、同业、票据等市场的各自特点。本书非常适合刚刚涉足债券市场的读者进行入门学习我大银河间的ABC知识。2从历史出发《中国银行间市场发展路径》作者: 汪小亚 / 杨金梅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年: 2013-5
内容简介:《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路径》一书一方面对一些基本概念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另一方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了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形成历史、现在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等五个子市场进行了具体分析。每章都按照理论和实际、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状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推荐理由和书评:第一本书主要是讲述银行间的各个子市场,包括债券、同业拆借、票据、外汇、黄金、衍生品等,是一本横向介绍的书籍;而本书则从纵向梳理,重点讲述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历史。很多事情我们只有熟悉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本书的作用正在于此,也是入门知识普及的好书,推荐~3交易实务基础《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交易实务》作者: 谢多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年: 2015-4
内容简介:《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产品交易实务》一书立足于银行间市场并兼顾整个债券市场,全面介绍了相关的制度体系、市场架构、运行机制、产品种类、交易与定价、会计与税收、投资风险以及固定收益产品交易管理等各个方面,既有偏于宏观的市场发展沿革与现状介绍,又有微观的投资相关的前中后台处理,能够让读者多角度、全面地认识银行间市场,同时对实务操作又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推荐理由和书评:前两本书都是市场概括性的介绍,并无具体的操作细节,而这本书从实操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前台交易和后台结算,也是进入债券领域的基础读物。可以说本书既包含了银行间本币交易员培训的内容,也包含了中债登和上清所后台培训的部分内容。读过本书之后,一定会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乃至交易的细节有全面、直观的认知。
插播一句:以上三本书可以作为银行间债市ABC读物,但主要是关于二级市场,具体受众是为债券投资、销售、交易、信评、研究等。那么肯定有读者问两个问题:
1)初步了解交易所债券市场读什么?笔者回答: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复杂程度都大于交易所市场,再加上交易所市场直到2015年公司债新规出台才迎来规模的大发展。对于交易所市场概览,推荐中金公司2015年8月28日发布的研报《风口上的交易所债市》。但客观上说这篇报告的时效性将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而有所减弱(很多2016年交易所新政该报告并未涉及,希望中金团队能抽空更新呀:))。而对于交易所的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等独有品种,相关券商研报汗牛充栋,优秀者众多,可选择面非常广。2)了解债券一级市场(投行的发行业务)读什么?
笔者回答:很遗憾,自己还未发现有已出版的好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债券市场一级业务(股票投行业务有不少书,但债券承揽承做真的缺乏基础性读物,有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马栋梁编写过一本《债券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但该书虽出版于2016年,内容却严重过时,甚至没有包含新公司债,强烈不推荐)。在这里建议做一级的小伙伴们以前面推荐的书的前2本为基础,另外辅之以各券商投行部对客户的推介材料(Pitch Book),这些材料一般都系统地从发行的角度对比了各券种的区别、相关的法律法规、历史经典案例以及发行的注意事项。
敬请注意:
对于债券入门来说,前三本加上这上面两个插播项目是基础篇,可供读者了解我国债券市场的全貌,包括市场结构、主要产品、运行方式、交易基础等。之后要了解债券市场,就可以按照利率债和信用债分别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了。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建议初学者先熟悉利率、信用两个大类,之后再去了解可转债、可交换债、分级A、优先股等更复杂的类固收产品。
对于利率债的分析,其基本框架是从宏观经济入手,可参见之前推荐的货币银行学及宏观经济类的书籍(这也是之前先推荐经济类书单的原因)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的小专栏尤其推荐,是学知识的好地方),同时建议读者自行推导宏观经济及相关政策至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当然,若不想看书,相应的卖方研究报告也有非常多。
而对于信用债的分析和把握,除了外部环境影响外,对信用主体的分析便是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不仅是信评人士,从事债券市场工作(发行、投资、销售、交易、产品等)的小伙伴都可花些时间熟悉了解信用分析的基本机构框架,因为信用真的是债券乃至金融系统的重要核心和本质,把握信用不仅是更深地理解了风险,也是理解了硬币的另一面——收益。特别是对于信用债本身而言,鉴于国内刚兑已成往事,那做信用挖掘就更加重要了,您懂的~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卖方研报主要都是关注信用分析的一些局部(如某行业、如某公司、如某违约),笔者认为真正系统论述信用分析,实践固然非常重要,但还是需要书籍来补充理论基础。
因此,我们接下来介绍几本信用分析的好书,供大家参考。
4信用分析入门《公司信用分析基础》作者: 布莱•甘吉林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7-5
内容简介:《公司信用分析基础》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运营实体所在国家的相关风险,分析运营实体所在行业的风险,分析实体的竞争环境,分析实体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分析实体的组织结构,分析实体的债务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债务工具。此外,本书的作者将最新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与真实案例和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推荐理由和书评:本书源自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堪称信评界的经典读物。内容中提到的信用分析框架十分经典,还有部分案例,主要包含:分析运营实体所在国家的相关风险,分析运营实体所在行业的风险,分析实体的竞争环境,分析实体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分析实体的组织结构,分析实体的债务结构以及所采用的债务工具。但该书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有点不接国内地气,很多国内经典违约案例并未涉及。因此笔者推荐以该书作为“他山之石”,学习先进经验,而以国内券商对于国内案例作为补充。5用评级的眼光看城投《城投债》作者: 周沅帆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年: 2010-12
内容简介:《城投债:中国式市政债券》一文从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融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市政债券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市政债券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中国城投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城投债的发行与定价规则,以及城投债的评级(包括评级思路、与一般企业债券评级的不同、增信以及增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推荐理由和书评:本书是由时任鹏元副总裁、评级总监和评审委员会主任周沅帆所著。该书出版于2010年,其关于城投债的具体内容已是“陈年旧事”,和当下情况相差甚远,只能说从回顾历史上有意义。推荐此书,是因为该书作者从自己专业出发,对城投债的评级(包括评级思路、与一般企业债券评级的不同、增信以及增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了穆迪的KMV模型研究城投债的违约模型,且不论结果,且不论中国城投债的“刚兑”氛围仍然浓厚,这种量化风险的思路值得借鉴。6评级借鉴《新世纪信用评级国际研究》作者: 朱荣恩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年: 2015-10
内容简介:《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一书主要内容包括:评级制度的国际借鉴国际评级业和评级监管的发展与演变,国内建议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信用文化与观察对当前资信评级行业某些市场观点的思考,信用论坛与呼吁中国评级业的发展道路等。
推荐理由和书评:本书系统论述了国际评级行业的历史演进,并对国际评级监管历程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对国内评级行业监管的借鉴建议。在评级技术上,《新世纪信用评级研究与探索》详细介绍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技术理论,为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另外笔者补充一句,对于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一般都可以在其官网上找到哦~
本书单的最前面三本书(加上补充内容)是基础框架,中间三本书是与信用相关,最后一本是国内债券市场具体起落涨跌的回顾。在这里重新推荐一遍董老师的红宝书和蓝宝书~
7业界宝典《投资交易笔记》及《投资交易笔记(续)》作者: 董德志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1-6、2016-9
事实是,这本书已经在上一篇书单(《“FICC投资干货”系列之【19】书单推荐之四:有逻辑的报告合集之中国篇》)中推荐过了,具体内容介绍此处从略。但本书真的是初入债市的小伙伴的必读书。但笔者推荐真正的初学者先读这两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分析框架以及董老师的杂谈),待有一定基础后再读第一部分,这样收获更大。倘若零基础从第一部分市场回顾读起,可能会有些乏味和茫然。笔者自己的小经验,仅供各位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