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百年发展「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十年,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
——金融回归本源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2021年年底,衡量货币供应的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而反映货币总需求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314.13万亿元。
金融回归本源,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保持高位,2021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占同期社融的63.6%。
——银行保险稳健运行,持续强化金融服务
伴随经济增长,金融业稳健发展,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上下。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在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比超过90%,银行稳则金融稳。2021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44.76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明显提升。2021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9万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赔款与给付支出,分别由2012年的1.55万亿元、0.47万亿元增长至4.49万亿元、1.56万亿元,分别增长189.68%、231.91%,持续加强金融服务。
——上市公司规模、债券发行量稳步增长
设立科创板、北交所,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不断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持续规范熊猫债管理,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国际化品种供给……近年来,在扩大直接融资、加快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以及扩大金融开放方面,中国相关改革开放举措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截至202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共4615家,总市值91.6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市值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85.04%和297.68%。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年末的42.77%,提升至2021年年末的80.1%。
债券市场是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十年间,中国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债券发行量、债券托管余额稳步增长。2021年,债券市场发行额61.9万亿元,年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133.5万亿元,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673.75%、413.46%。与此同时,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截至2021年12月末,共有1016家境外机构主体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得益于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市场仍表现出了一贯的韧性、理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总体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运行良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2021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2.47,较上年末升值8.1%;参考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0.34,较上年末升值6.5%。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1年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8.7%和58.2%。
策划:陶俊洁
记者:刘玉龙
参与采写:韩婕
中国经济信息社出品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