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保本”是保值吗?
如果天真地认为买了保本产品就不会亏钱,保本就等于保值,那可是天大的误会。从一个宽泛的角度讲,银行存款应该是最保险的保本产品。但在现有的利息水平下(尽管再次升息,年息也只有2.79%),把钱存在银行就等于亏钱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扣除利息税后的利率水平,抵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简单的说,就是你把100元钱存银行,假如年底变成了102元,但这时102元钱根本买不到年初100元钱的东西,因为由于通货膨胀,物价已经上涨、货币已经贬值了。通货膨胀有多厉害,一年之内你可能察觉不到,但把20年前衣食住行的价格与现在相比,就会一目了然。
除了银行存款外,其他的一些保本产品也很难起到保值的作用。保本产品,顾名思义是保证本金,显然,在货币越来越泛滥、资产价格越来越膨胀的如今,仅仅保证本金是远远不够的。

《钱经》建议:
不要指望保本产品为你的资产组合带来多高的收益,它应该起到保证一定的资金安全,以备应急之需的作用。要想让资产增值,还必须要投资一些高收益的产品。保本产品占资产组合中的30%为宜,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比例应该更低。


问题二:保本产品真的“保本”吗?
这个问题很奇怪,保本产品怎么还会不“保本”,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当你在银行宣传单上看到保本产品的介绍,还真得仔细点。说不定会发现一行小字:如果
保本产品家族中,有一个特殊的族群——结构性存款。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此类产品通常和某种资产挂钩,比如外币理财产品会在海外运作,挂钩石油、伦敦拆借利率(LIBOR)等,人民币理财产品会和短期融资券、打新股相联系(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受到严格限制)。不管是哪种方式,其背后的运作规律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把握的,因而就蕴含着一定的风险。银行宣传中承诺的保底,也是有限制条件的。
保本基金有时也会迷惑投资者的。一般投资者认为保本基金每天的价格都应该在面值之上,这个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因为保本基金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保本,而在这一时间内即使是在面值之下,但只要在价值底线之上,也算是保本。虽然保本基金也可以随时赎回和申购,但只有在发行期认购的那部分资金才由担保方提供担保,承诺本金安全。而那些过了发行期、在运作过程中申购的资金,最后投资的收益会随着整个基金净值的变化而变化。

《钱经》建议:
很多保本产品只是本金相对安全、收益固定,但事实上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保本产品时不要被简单的承诺所误导,还要注意是否有附加条款。有必要研究产品背后的原理和咨询相关专家。


问题三:加息有利于提高保本产品收益吗?
利息对保本产品的收益影响很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升息是有利于那些风险低的投资品种的,至少升息后,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拿出来炒股。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升息对某些保本产品是利好,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实证分析显示利息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即将投入运作的银行保本基金的预期收益可以提高 3% ~ 5 %,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也会上升。但对于另外一些产品,比如债券,则是很大的利空。
其实,利率和保本产品收益存在很大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一些保本产品如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还保持承诺的收益率,但相对于上升的利率,实际的收益就下降了。

《钱经》建议:
购买保本产品不能忽视利率的影响,比如预计升息的话,买债券就要谨慎了。可以适当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其收益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相关,利率提高有助于其收益实现,风险也基本上控制在很小范围。



问题四:期限长的保本产品更好吗?
保本产品不同于股票,可以随时买卖,因此期限长短是购买保本产品时不能忽视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期限越长,承诺的收益越高,那是不是意味着应该购买期限更长的保本产品呢?不要忘记,投资时除了考虑资产的收益率,还要考虑其流动性。期限长的产品流动性差,一旦出现加息等情况影响到相对收益,却无法及时地退出和转换,就得不偿失了。
例如:某投资者在2006年11月30日买入了一份A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当时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在2.52%,这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1%,要高出存款利率58个基点,(我们忽略利息税的因素),但在人民银行加息之后,存款利率调高到2.79%,这样,A银行发行的这款理财产品收益比定期存款利差就缩小到31个基点,产生了利率波动的风险。而且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能提前终止。如果提前终止,收益会受到损失,甚至会损失一些本金。
此外,保本产品也未必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比如债券就存在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情况,这要视市场情况的变化来具体分析。

《钱经》建议:
购买保本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还要关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期限的长短。同时不要忽略了退出赎回过程中要收取的手续费。



问题五:预期收益率就是你将获得的收益率吗?
在买保本产品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个预期收益率。不过千万不要以为预期收益率就是你能获得的收益率,这两者有时相差很大,甚至其中还存在误导的情况。
例如:B银行发行某款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是2006.11.16~11.30,投资期限是24个月,起点50000元,预计累计收益12%。这款产品预计收益明显高于定期存款利率,但是连续2年的收益是12%,平均算下来年收益是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承诺的收益率,最终能否执行协议都存在很大变数。再加上何时终止协议,决定权在银行,银行可以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执行从而保全自己。
再举个例子:2006年2月某银行发售的6个月美元理财产品,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挂钩。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实际收益率=3.5%×n÷N,其中n为落入价格区间的天数,N为实际天数。这种取决于石油价格波动的外汇理财产品风险很大。根据银行设定的价格区间,实际只有不确定的天数可取得收益,实际收益率仅为3%。而银行在宣传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最高收益率3.5%。

《钱经》建议: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只是单方面的估算,实际的收益率能实现多少,还需要自己分析判断和咨询专家。


Notice
保本基金靠什么来实现保本呢?主要是看基金经理对资金的运用,在实际投资操作过程中,基金经理会根据股市、债市的情况,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组合,确保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把握股市上涨的高收益,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
保本型基金属于开放式基金,取得收益需要长期投资(基本为3年)。它在熊市的时候可以锁定损失,而在牛市的时候又可以分享收益,适合中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保本产品在投资组合中应占的比例为30%保本型基金需要长期投资,最少应3年以上一般理财产品的最低投资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