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空手

来 源:空手

萨提亚·纳德拉,微软第三任CEO,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Comparably评为年度最佳科技公司CEO。

在2014年他刚上任时,微软还是一个日渐没落的帝国。而就在4年以后,纳德拉治理下的微软再现帝国光辉,并超越苹果重登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上演了一次出人意料的大象跳舞。

2017年,纳德拉写了一本书《刷新》,全面回顾了他上任三年来的变革路径和管理思想。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自我刷新的三个关键步骤:

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learn it all)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

1996年,纳德拉的第一个孩子Zain出生,Zain一出生就患有严重的脑瘫(先天性脑部麻痹),这件事彻底改变了纳德拉的人生。

为了照顾儿子,他的妻子Anu放弃了自己的建筑师职业生涯。而纳德拉则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他怪罪命运,并陷入了深深地自责,绝望时刻甚至寻求佛教教义的支持。

在Zain之后,纳德拉又有了两个女儿。祸不单行的是,他的一个女儿患有学习困难症。

为了帮助女儿克服障碍,纳德拉需要和妻子Anu一起自我教育,学习做父母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女儿的问题。

Anu 给纳德拉推荐了一本书,斯坦福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教他们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英文名是《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直译的话就是思维模式,新的成功心理学。

书中概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固定型思维的人,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自己已掌握技能的事;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尝试那些可能会让自己失败的事。

成长型思维,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专注于成长、并接受失败。

家庭的这段经历,改变了纳德拉的心态和三观。它让纳德拉领悟到,人生并不会总按自己的意愿展开,就像罗胖子前些天说的,你有你的计划,而这个世界另有计划。一个人只有拥抱同理心,并建立成长型思维,才能与人生无常和谐相处。

在升任CEO之后,纳德拉找到了德韦克教授,协助他起草一份面向微软全体员工的新宣言,将德韦克教授书中的一些观念应用于微软。

他号召微软的12万名员工,都能拥抱“无所不学”(learn it all)的文化,都有成长的心态,这帮助微软获得了新生。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要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需要learn it all,无所不学。

learn it all

为什么我们要无所不学,而不是只专注于学习自己当前需要的一门知识和技能呢?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一方面,我们不确定未来将走向何方。整个世界都在极速变化,每天都在涌现新技术、新事物、新概念、新方法。

你觉得自己只要学好一门炼钢技术,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能捧上铁饭碗,一生衣食不愁。但可能炼钢业没几年就被工业4.0、物联网给改变得面目全非了。

只有无所不学,才能帮你在不确定中发现新的机会,找到新的方法。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回顾了他的早年求学生涯。他在里德大学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随后作为旁听生,又在学校待了一年半才彻底离开。

那时候,里德大学教授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乔布斯退学后,不用去上那些常规的大学课程,于是就去听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

在当时,乔布斯并不知道学美术字有什么实际用途。一直等到十年以后,当他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这些美术字课程才完全派上了用场。

所以乔布斯在演讲时说,你不可能预知未来,只有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你才能connecting the dots,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如果你敞开怀抱,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去学,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片断总会以某种方式串连起来,让你豁然开朗。

而如果只学习当下需要的知识,那么你就是在错失将来。

另一方面,我们不仅不确定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也不确定自己将走向何方。

我们来到这人世间,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因此,我们必须去寻找,不断去尝试,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就去学,这样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一生的事业。

这就像很多人大学毕业出来,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对什么工作感兴趣,冲着企业单位的名气和待遇,稀里糊涂就投了简历,稀里糊涂收了offer,稀里糊涂做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几个月以后,发现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跳槽,蹉跎生命;跳槽,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就陷入了迷茫。

但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尝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吃一些苦头、碰一些壁、犯一些错,但活着的意义本就在于试错。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试错中,你才到找到真正的自己,看到真正的世界。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新事物,只想听符合自己既有认知的话,只想做自己擅长的事,因为学习新事物意味着未知,意味着离开舒适区,意味着有很大概率失败。

但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只有学得更多,才能对世界、对自己多一份认知,心底多一份明白。

所以变得更好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学习一切。

be ONE

我最喜欢的广告公司之一,是M&C Saatchi(上思广告)。

它是Maurice Saatchi和Charles Saatchi两兄弟创立的广告公司,这两位英国老哥最开始创立了Saatchi & Saatchi,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享誉世界的萨奇。

那是1970年的事了,兄弟俩带领萨奇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

然而在1995年,由于公司股票大跌,发行的巨额债券又使萨奇雪上加霜,兄弟俩被董事会逐出了公司,就像乔布斯作为创始人被赶出苹果一样。

不过两兄弟并没有重返萨奇,而是带走了原公司的几位主力,建立了M&C Saatchi,与Saatchi&Saatchi分庭抗礼。

M&C Saatchi有两句作业理念:意念精简和味自慢。

这两句话我非常欣赏,一直将它奉为我的人生哲学。在我电脑中,有两个核心文件夹,一直以来就一个命名为意精简,一个命名为味自慢。

意念精简,来自于M&C Saatchi出版的一本书《Brutal Simplicity of Thought》,中文版于2013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翻作《残酷极简思维》。

但我更喜欢意念精简这个名字。

这本书用了50个案例来说明,最简单的思维创造历史,改变人类。

复杂是容易的,而做到精简却很难。

人们行事往往追求复杂,结果离成功越来越远。

当你无所不学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意念精简。

无所不学“learn it all”不是为了无所不知“know it all”,千万不要做一个知道分子,而要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化,寻找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本质与原理。

SpaceX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说,光靠读书就可以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他自学了物理学、计算机编程、科学、工程,然后创办了4家公司。

马斯克说他的秘诀就是读很多的书、和很多人交流、以及实验。但更重要的是,他不只是读书,而是将知识拆解成更深层次的抽象原理和基本原则。马斯克认为,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最有用,物理学的思维框架是迄今为止最有用的框架。

这就像说,知识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得先找到主干,那么分杈和树叶你就知道该怎么放了。

学习不是为了记住更多知识,而是为了增进你对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的根本原理的理解,为了拥有自己如何行事的思维框架。

你要相信,凡事背后必有逻辑。

热爱读书的查理·芒格,一生从读书中总结了100多个思维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有20多个。这些思维模型,就是指引他投资走向成功的瑰宝。

马斯克与芒格所推崇的思维框架,就是在将知识和事物进行简化。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只有做到意念精简,你才能找到最本真、最强大的力量。

而当你在无所不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想要从事的事业,那么你就应该简化你的行事,专注于做好那一件最重要的事。

有句古老的谚语说,若同时追两只兔子,你一只也追不到。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取得最好的结果,你就要简化你的目标,持续把这一件事情做好,不达目的绝不放松,这样你才能获得高效高回报的人生。

这就是be ONE,找到你人生中的the ONE thing。

那么learn ALL和be ONE是矛盾的吗?

恰恰相反,learn ALL是为了be ONE。be ONE才能更好的learn ALL,否则就是大浪淘沙,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你想做好广告这一件事,那么你需要学习心理学、传播学、商学、文学、历史、科技与互联网、电影、艺术……等等无所不学,但不管你学习什么,都不要忘记,你的目标是将广告这一件事做好。

在学习任何学科和知识时,你都应该问自己,它和广告有什么关系,这些学科的基本原则能够如何应用于广告。

其实这就是一个T字型的人才构成, 当你做到这两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味自慢。

味自慢

味自慢来源于日语,是自夸口味的意思。

它表示厨师对自家料理非常有信心,东西好吃,即便不主动吆喝,自有顾客踊跃捧场。

这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酒,慢慢酒香和口碑四溢,哪怕地点再偏僻,也自然会有顾客陆续登门,踏破门槛。

不过我自己更多是从“味自慢”这三个字表面来理解它的意思。

好味道,需要慢慢等待。就像一碗煲汤,需要细火慢炖,才得人间真味。

味道和时间有关,急不得,要慢慢来。

持续去积累自己,持续去做好一件事,时间自有回报。

好味道从时间中来。在时间面前,我们从不会迟到,只是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时刻到来。你要用时间来成就你的时刻,你要让时间值得。

learn ALL、be ONE、味自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