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8月12日下午,人民银行官网公布7月金融数据。7月社会融资增量7561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

这两项数据也远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预期社融新增130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值11000亿元。

与上个月相比,6月的新增社会融资曾创下超5万亿“天量”数据,达5.17万亿,信贷数据有大幅改善,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而7月的社融增量和新增贷款均是年内低点。

不仅总量表现不好,组成社会融资的各分项也显示出结构性欠佳的问题。居民和企业的贷款需求不高,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融资和信贷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偏弱”等问题。

不过,也不排除6月对市场形成的造成的透支效应。“有人说比预期差,其实主要原因是六月数据透支比较多,所以一致性预期会从七月数据进行调整和剔除。但是两个月(6月和7月)一起算的话,其实还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

那么,8月的数据会好起来吗?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社融总量大幅下滑 创6年新低

7月新增社会融资7561亿,比上个月大幅少增了约4.42万亿,相比去年7月,也少增3191亿,同时7月新增社融规模创下自2016年7月(4879亿元,原社融统计口径)以来新低。

7月新增社融减少,也拖累了社融存量,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至10.7%。

庞溟认为,现在社融数据不振,主要还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有效需求均不足。居民提前还房贷之外,从银行家调查问卷来看,二季度大、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行态势,表明当前阶段的企业贷款需求依然较为疲软。

王青认为,7月新增社融总量环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及6月末专项债基本发完影响,但同比少增及月末存量增速下滑则表明,当月宽信用进程再生波折。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其中包括贷款(居民、企业等)、企业发债券、政府发债、股票融资、非标融资等多项构成。

从组成社会融资的各项数据来分析,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7月金融数据以下特点较为明显:第一,社融存量增速缓落,但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在支持,伴随着前期密集发行,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值得等待;第二,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且环比少增,表明按揭需求仍然偏弱;第三,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偏弱,加杠杆的积极性仍待修复;第四,社融与M2的增速差较上月扩大,供需缺口有所加大。

从各分项看,除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外,7月企业债券融资、表外票据融资和外币贷款等分项表现也欠佳。

在过去几个月,政府专项债对新增社融的贡献力度都比较大。但新增专项债在上半年已基本发完,7月政府债券融资比6月大幅少增1.22万亿,王青表示,受国债净融资同比放量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仍多增2178亿。

信贷需求不振 票据冲量现象仍存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比上个月少增2.13万亿,相比去年7月,少增4042亿。当月数据拖累贷款余额,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下滑0.2个百分点至11.0%,未能延续5月以来的总量回暖势头。

人民币贷款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居民贷款(还包括非银金融机构贷款,不过的占比较小)。

虽然当前政策层面仍积极推动宽信用,近期监管倡议“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但7月企业贷款、居民贷款均表现偏弱。

王青认为,这与上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力度较大,对7月形成一定透支效应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6月29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需求指数环比大降15.7个百分点,降幅创2008年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

与6月相比,企业短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少增逾万亿规模;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969亿和1478亿。

与企业贷款形成对比的是,票据融资再次冲量,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7月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同比增加1365亿元,成为7月新增信贷的第二大支撑因素,占当月新增贷款比例高达46%,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居民贷款方面,7月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均现收缩。7月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由房贷构成,1486亿的新增,相比6月少增2681亿,与去年7月相比,少增2488亿;居民短期贷款一般包括居民消费贷、经营贷、车贷等组成,受终端消费不振制约,7月居民短贷较6月少增4551亿,相比去年7月也少增354亿。

如何提振有效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7月金融数据再现下行波动,贷款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王青认为,背后是当前经济修复进度偏缓,楼市再度降温,以及城投平台继续面临高压监管。

王青的建议是,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巩固经济修复势头,政策面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首先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在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引导LPR报价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其次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3000亿元专项金融工具,发挥补位效应,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监管层将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4月的金融数据也曾表现低迷,但后续5月和6月均连续回暖。王青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这也将符合年内隔月金融数据“一起一伏”的规律),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